在皇帝的催促下,内场考试的试卷很快就被改了出来,不出意料,第一名还是林黛玉。
皇帝捧着林黛玉的策论细细研读,忍不住赞叹出声,不愧是灵华和小范爱卿培养出来的孩子,这策论写得行文流畅,见识不输灵华当年,甚至字里行间还隐隐透着灵气。
皇帝微微眯起眼,指尖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真是天佑朕躬啊。”他望着殿外飘落的杏花,喃喃自语,那花瓣打着旋儿落在鎏金砖上,恰似当年仁宗朝时,晏几道笔下‘落花人独立’的景致。
思及此,他忽然轻笑出声,宋仁宗算什么雄才大略之主?不过是运气好些,恰逢盛世,又得王安石变法、欧阳修主政,更有苏轼那般惊才绝艳之辈点缀朝堂,才得以青史留名。
如今想来,他亦有范闲和林家双姝,气运也是不输宋仁宗,史书工笔,当有他一段佳话。
“陛下?”身旁的大太监小心翼翼地唤道。
皇帝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掩不住的愉悦:“新科会元,当为林家黛玉。”
三日后,兵部衙门口张贴龙虎榜,林黛玉的名字高居榜首,朱笔圈点的墨迹鲜艳夺目。
未及晌午,巷口忽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便是“砰”的一声巨响,三个红衣报子大力踹开林府大门,如旋风般闯进庭院,为首腰间悬着铜锣,嗓子扯得震天响:“报~贵府小林大人高中武举会员头名。”
那年今日,他们也是这样来林家闯喜门,只是当年他们来报的,是灵华郡主高中会元的消息。
几年时间过去了,林家岂止是成了京中新贵啊,那简直就是贵不可言,一门三会元,还都是连中三元的会元,满天下也就此一家了。
几个小的个个前途无量,和这三个小的比起来,林如海这个老探花都有点不够看了。
报子得了赏钱,千恩万谢地走了,之后几日,便是例行的宫廷礼仪集训和录科备案,林黛玉是皇帝钦点的会元,自然无人敢在这些小事上为难她。
忙忙碌碌十二日转瞬即逝,转眼便到了武举殿试的日子。
天还未亮,林幼安便亲自为林黛玉更衣,青色的儒生服妥帖地裹住她纤细的身躯,四方平定巾端正地束起如瀑青丝,林幼安的手指在她领口处微微一顿,轻轻抚平那并不存在的褶皱。
“去吧。”范闲将林黛玉的弓箭递来,声音比往常柔和几分,“让天下人都看看,林黛玉的风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