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棠下地,准备去地里割稻子。
她刚下地,穿好鞋子,孙子和孙女也睡醒了。
刘铁蛋坐起来,揉着眼睛看着苏棠问道:“祖母,你要去哪啊?”
苏棠笑着摸了摸铁蛋的头,说道:“乖孙,祖母去地里把稻子割回来,再过不久蝗虫就要来了,咱们得赶在这之前把粮食收了。”
旁边的刘桃花也下了床,拉着苏棠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祖母,桃花也想跟你一起去。”
铁蛋也在一旁附和:“我也去,我能帮祖母干活。”
苏棠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里一阵温暖,点头答应了。
三人来到田里,苏棠拿起镰刀开始割稻子,铁蛋和铁花则在旁边帮忙把割好的稻子捆起来,干得十分认真。
期间也有几个村民路过,看着苏棠提前割稻子,脸上露出不解的表情,用看傻子的眼神,望着在地里忙碌的祖孙三人。
家里的地不多,苏棠忙了两天就把所有的稻子都割完了。
她去县衙开好路引,拿好户籍,趁着天还没亮,带着孙子孙女离开下河村,提前逃荒。
苏棠吃了一颗加强版大力丸,推着板车,推着板车上堆满了割好的稻子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铁蛋和桃花一个背个小背篓,跟在苏棠身边,迈着步子往前走。
上了官道后,逃荒的人群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不少拖家带口的村民,成群结队地走在一起。
逃荒队伍沿着官道缓缓前行,村民们的精神状态大多萎靡不振。
男人们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与疲惫,那是对未知前路深深的迷茫。
女人们则一边忧心忡忡地照顾着孩子,一边不时回头望向家乡的方向,眼中噙着泪花,满是不舍与无奈。
孩子们大多面黄肌瘦,原本天真活泼的他们,此刻也被这沉重的氛围感染,紧紧依偎在大人身边,不敢多言。
当太阳渐渐西斜,队伍寻了一处开阔的空地作为临时营地。
人们纷纷忙碌起来,准备生火做饭。
苏棠找了块相对干净的地方,让铁蛋和桃花把背篓放下。
她从板车上拿出一个破旧的铁锅,支在几块石头垒成的简易灶台上。
铁蛋自告奋勇地跑去拾柴,不一会儿,就抱着一小把干树枝跑了回来。
桃花则在一旁帮忙,从板车上取下一些粟米,准备熬粥。
其他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