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轻轻鼓了两下掌,语气调侃中带着欣赏:“你这小子,倒也记得分明,说得与那些老旧史册中所载别无二致。”
张炀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晚辈这些年四处游历,偶有耳闻……不过终究都是些零碎之语,未敢妄断真假。”
铜镜老者点点头,眸光微敛,似有一抹回忆之色浮上眼底,语气也随之低沉下来:“那位‘大贤师’,确是一位旷古奇才。其资质,惊才绝艳;其心性,宽厚仁慈;其行事,更有古圣之风。”
他轻轻叹息,缓缓说道:“世人或称其为‘当世圣者’,亦有说他是‘应运而生之主’。只可惜,终究神通难敌天命,逆势者,难免悲剧收场……”
张炀闻言,心中微震,忍不住追问:“前辈此言……何意?”
铜镜老者闻言,长长叹了口气:“今人不知上古情势,对许多旧事的认知,多有偏差。譬如老头子所在的千镜楼……其实其前身,便是大禹皇朝的‘司天监’,掌记星象、校验气运、监测万象之变。楼中至今仍藏有诸多上古典籍,其中关于那位大贤师的记载,最多,也最为推崇。”
他顿了顿,语气缓缓低沉:“当年,人族虽在大禹皇朝的统御下,于与妖族对峙中屡屡取胜,但那胜利,几乎都是以无数修士之命换来的。而那些被送上战场的修士,大多是被强制征召,血肉填疆,尸骨堆城。九州之间,各大世家、宗门对此多有怨言,却又不敢公言,唯有强忍。”
“直到那位大贤师横空出世。彼时他得天授真经,修至化神境后,亲赴北境边陲,一人一剑,血战群妖。”老者目光微眯,仿佛眼前重现昔年战火:“据记,大贤师在北境独斩四阶妖王百余头,化神妖尊亦斩其二,一时之间名震天下。北地修士视其为神明,群起而效之,纷纷追随大贤师北上诛妖。”
“但正当声威如日中天之际,大禹皇朝却忽然下令,令其罢手,回帝都受封。大贤师未曾违命,应召回朝。然则,那一行所发生之事,史书绝口不提,世人亦无从知晓。”
他轻叹一声,继续道:“自那之后,大贤师再不踏足秦州,转而于其余八州布道讲法,声势益盛。百余年后最终振臂高呼,自立天星宫。其道召感天下英才,九州天骄蜂拥而至,汇聚门下,蔚为壮观。此后,天星宫与大禹皇朝之间矛盾愈发激烈,直至刀兵相向,终于走向你方才所言之结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此处,老者眸光微闪,似忆起某段秘辛,语气忽转低缓,带着几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