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如此干脆利落地主动请辞!
这让他们精心准备的戏码瞬间失去了着力点,仿佛一拳打在了空处,憋闷异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安石、章惇等新政派,心中则百感交集。
他们既佩服黄忠嗣的胸襟与智慧,以退为进化解了这场危机,又深深担忧失去这柄震慑四方的利剑后,新政的推行是否会遭遇更大的阻力?
皇帝的态度又是否会因此改变?
赵頵坐在御座上,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
黄忠嗣的主动请辞,本就是他暗中推动司马光等人发难的目的。
然而,当目的如此轻易、如此“体面”地达成时,他心中非但没有喜悦,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和……一丝被看穿的狼狈。
黄忠嗣的姿态太高了!
高到他这个皇帝都不得不承情!
他拒绝司马光的提议,强调对黄忠嗣的信任,却被黄忠嗣以“为陛下分忧”、“为新政聚力”的理由主动请辞堵了回来。
这不仅显得他之前那番“维护”之词有些虚伪,更让黄忠嗣在天下人面前坐实了“一心为公、不恋权位”的忠臣形象!
而他赵頵,反而像是那个听信谗言、猜忌功臣的君主。
这他不仅没达到“逼退”的目的,反而让黄忠嗣占据了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
更关键的是,黄忠嗣那句“专心以燕王身份,协理新政”,明确无误地表明:军权我可以交,但新政,我管定了!
而且是以宗室亲王、先帝义弟的身份来管!
这比顶着“天下兵马大元帅”头衔管理新政,在法理和身份上,甚至更具优势,更名正言顺!
因为宗室亲王参与朝政,在本朝并非没有先例,尤其在这新君登基、主少国疑之际。
赵頵只觉一股闷气堵在胸口。
他看着殿下躬身不起的黄忠嗣,那挺拔的身影此刻在他眼中显得无比刺眼。
他强压下翻腾的情绪,脸上迅速堆起“感动”和“无奈”的神色,声音带着刻意拉长的调子:
“皇兄……唉!”赵頵重重叹了口气,仿佛承受着巨大的“委屈”和“不舍”,“皇兄之心,日月可昭!朕岂能不知?
朕岂忍夺皇兄之功业?然……然皇兄体谅朕心,顾全大局至此……朕……朕心实痛!”
他顿了顿,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语气转为“沉重”:“罢了!皇兄既有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