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农田全部被淹没,房屋倒塌损毁。
饥民们扶老携幼,向四方迁徙流亡,商人们止步不前,各行各业都衰败萧条。
如今想要让流亡的百姓恢复本业、使荒废的城邑重新兴盛,应当用什么政策?
详细陈述,不要说虚浮的话。”
方南仔细思索,结合以前看过的无数篇策论,加上自己思想,才在草稿纸上落笔:
治国如理丝,急则愈棼;救灾若拯溺,缓则生变"。今某郡罹此大患,当以"安民心、复生产、固根本"为要,分三策以行之。
首在安流民。
速遣干吏分设粥厂,按口给粮,辅以草药防疫。
于城外择高阜之地,搭建临时寮舍,使老弱有栖身之所。
严令各地不得阻截流民,设流民司专司安置,登记造册,依原籍遣返或就地编入保甲。
次在复生产。
水利乃农之本,当疏浚河道,加固圩堤,以绝水患。
贷耕牛、种子于民,免其赋税三年,许以垦荒者永为己业。设劝农使巡行督导,传授桑蚕之术。
于州府设"灾商互易所",官为定价,免征市税,使商贾重归。
更可招募流民参与工程,以工代赈,既解燃眉之急,又造长久之利。
终在固根本。
清查灾中贪墨官吏,以儆效尤,设义仓于四乡,储粮备荒。
兴修书院,广招寒士,教以经世之学。待岁稔民安,当立碑纪事,铭记灾患之痛,昭示后人。
不揣冒昧,效先贤遗策,使灾郡重归乐土,以副朝廷恤民之仁。
在草稿纸上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方南才誊写到卷子上。
放下笔,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无误,方南才收好卷子,闭目养神。
“戌时已到,收卷!”
方南随着人流走出大门,身旁的学子有喜形于色的,愁眉苦脸的,唉声叹气的,形形色色。
“少爷,少爷,这边!”
大门口的一侧,春桃提着灯笼招着小手,娇声高喊着往方南身边走。
秋菊过去把方南手里的竹箱接过,满是关心的神色“少爷,累不累?”
周围的学子看着两个娇俏的小丫头,一左一右依偎在方南身边,眼里俱都露出一丝嫉妒。
上了马车,春桃和秋菊伺候方南躺下,一个按头,一个按腿,给方南解乏。
“老张,把车赶稳一些,让少爷好好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