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众,论装备,大宋每年七成的收入都要用于养兵。宋朝科学技术发展亦在前列,冶炼弓弩皆是不俗。
纵使将帅权力,甚至能力有限,但弱到如此地步,在安宁看来,归根结底还是源头,也就是“人”。
大宋不说别的,光是一个“兵源”储备就已经有很大问题了。
本朝军队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案是流民,还是无地可种,无家可归的流民,甚至地痞无赖,匪寇罪犯,更甚者其中老弱残者还要占据多数。
不过在安宁看来,与其说是军队,不若说是朝廷给予社会不安定分子的一个栖身之处。为的,不过是避免社会动乱。
譬如宋朝,光是民间大小起义便有四百来起,试问这些人最后归宿在哪?
答案还是在怨种军队!
请问这种兵源,组成的军队素质暂且不论,这些地痞流氓,土匪流民,在士大夫,甚至寻常百姓眼中地位低到各种地步?
看不起我,却还要让我保卫国土?天下哪里来的道理,真到危急时刻,保家卫国,还是自个儿小命,这很难选吗?
合上手中写满了密密麻麻篆书的册子,安宁忍不住叹了口气:
“都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试问,对着这么一窝子熊兵,再厉害的将士又能发挥几成力?”
统子:“………”
啊这,好惨,它都忍不住同情这些武官了,常日被文官压制不说,回头练兵时瞥一眼自家倒霉兵,这不心梗才怪!
“哦,所以宿主你明明很在意军事,这回最先选的还是户部?”
可不是嘛,安宁点头。
任何时候,一个国家军队,政治经济,本就是相辅相成。单单想要略过其他专指一项。便是再费力,也压根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大规模土地兼并带来的流民之扰,促使兵源杂且冗,国库负担加剧,又促使民间杂税增多,普通百姓负担再次加剧,再次导致活不下去的流民激增,进一步拖垮财政。
这样的恶性循环,朝中明眼人可是不少。
其他权谋算计终究不过小道罢了!究其根本,这才是之朝堂之上真正有识之士,对她参政之事少有人反对的根本原因所在。
旁的不说,扩大生产资源,这一项才是她最拿手的……
至于其他人,安宁轻嗤一声,权势利益在前,就算再看不得她一个女人走上台面又如何?
还真当这些朝臣骨头有多重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