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给身边的成员讲解铺设的要点。
冯宝宝也在一旁认真地帮忙,她虽然不太懂这些专业知识,但干活特别卖力,一会儿帮忙递工具,一会儿又按照徐晨光的指示,给铺设材料的地方洒水,确保材料能更好地贴合地面。
在插入竹筒的时候,徐晨光亲自示范,确保每一根竹筒的插入深度和角度都符合标准。
“这个竹筒插下去,要保持垂直,这样肥料才能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
徐晨光一边插一边对周围的人讲解道。
忙了一下午,试验田的初步布置终于完成了。
看着眼前这片被寄予厚望的试验田,徐晨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中充满了期待。
当天晚上,徐晨光和专家小组的成员们聚在一起,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
“今天多亏了晨光你,要不是你及时跟农民们沟通,咱们这试验估计都开展不起来。”
周立文率先道:“你放心,如果真出了问题,我们肯定不会让你一个人负责的。”
“大家都是为了把项目做好嘛。今天虽然暂时说服了农民,但后面试验的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一定要做出成效来,才能真正让他们信服。”
徐晨光不在意的笑了笑道。
接下来,大家又开始讨论起后续试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一直到深夜才各自散去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光每天都早早来到试验田,仔细观察土壤的变化和作物种子的发芽情况。
他详细记录着每一个数据,从土壤的湿度、温度到种子破土而出的时间,都一一记录在册。
然而,就在试验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原本应该已经发芽的种子,有一部分却毫无动静,徐晨光挖出几颗没有发芽的种子,眉头紧锁。
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是材料选择不当,还是操作过程有误?
“是不是我们铺设的透气材料影响了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导致种子缺氧?”
一位专家提出自己的看法道。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透气材料不会导致种子缺氧,在前期的多次模拟实验中,都没有出现过因为材料而使种子缺氧的情况,而且铺设的时候,我们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材料均匀,没有褶皱,就是为了保证良好的透气性能。”
徐晨光摇头道。
“那有没有可能是竹筒里肥料的问题?肥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