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最终还是离开了。
”
至少在朱元璋看来,阁臣提出的建议有些甚至比他自己的想法还要出色。
对于大明而言,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满怀雄心壮志的阁臣们全力以赴,拼命工作。
马皇后随口提到胡大老爷的名字,只是因为病急乱投医。
“除了已成年的几个,还在读书的还有十多个。
”
新任教师虽有学问却无名气,全是从翰林院挑选的。
这消息让朱元璋大大松了一口气。
“若将来封王,到封地后,恐怕连说混账话都是轻的。
”
但阁臣们不同。
作为官场中人,他们天生对皇权更为敬畏。
朱元璋也能像平时一样享受胡大老爷的乐趣了。
这对夫妇当前困扰的,不过是皇子们的读书问题。
“谁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后代?”
“眼下的情况,我们的子嗣已和过去的地主家子弟相差无几。
”
像宋濂这样的资深大学士,若有意见可以直接向朱元璋反馈。
再加上内心对仕途的野心,他们在处理皇子事务时格外谨慎。
“而且,若由惟庸做老师,他传授的不仅是书本知识。
”
然而这种平静日子没维持多久,朱元璋就遇到了烦心事。
“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了吗?”
“有他在,那些学生再怎么不成器也不敢造次。
”
现在的老师看起来好说话,他们安分守己才奇怪。
一旦出什么状况,必定会有不少人跳出来指责。
因此,仅凭这一点,他便足以压制众皇子,让他们不敢过分放肆。
“那位暂代之职的官员,学问虽佳,但在年纪、威望与手段上,远非诸位皇子皇孙的对手。
”
要知道,那些年轻人仍居住在皇宫内,就在众人眼皮底下,却已让师长难以教导。
朱元璋此言一出,就连一向沉稳的马皇后也不禁感到不安。
毕竟,即便身份低微,他们依然是皇子。
“这些孩子都要称呼小月儿为大嫂,而她伯父曾是本朝前丞相。
”
朱元璋苦笑着摇头:“怎么可能?”
另一方面,明朝还有许多受朱元璋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