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挥了挥手示意大家继续做事,自己则走向后堂。
张筹松了一口气,擦了擦汗,感慨幸好没出卖胡爷。
他的话被旁边的官员听到,对方不仅没反驳,还点头表示赞同,显然也觉得胡大老爷深受皇帝宠信。
这种公然翘班的行为,在皇帝面前竟如无物,这才是真正的圣眷正浓。
这样的官员榜样,混成胡大老爷这样,才是值得的。
然而,众人还没多想,外间传来梆子声,面试开始。
在知道朱元璋在后堂的情况下,官员们不敢怠慢,整理好衣冠后坐下,张筹随即命令带第一个考生进来。
随着喊号声,一位身穿锦袍的学子被带入考场。
李道济站在礼部官员面前,双腿虽然微微颤抖,却努力维持镇定,这让在场的官员心中对他不由自主地增加了几分评价。
不管他是否真的坚强,能够在十几位官员注视下保持这样的状态,对一名考生来说已属难得。
至少,他们年轻时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显然,李道济在门外已经从小吏那里了解过规矩,进来后立刻恭敬地行礼并报出姓名:“学生李道济拜见诸位大人!”
从他的衣着可以看出家境优渥,否则不会如此盛装前来。
而且在众多官员面前能够清晰表达自己,也让人对他有了更多好感。
然而,礼部官员并未流露太多情绪,而是依照胡老爷事先制定的规则依次提问。
这些问题并不复杂,都是礼部日常工作可能涉及的内容。
这也是为了亲自检验这名考生的应对能力。
不得不说,能走到这里并通过数千名考生的笔试筛选,此人必然具备一定实力。
尽管回答中偶有失误,但相较于那些毫无头绪的书生,他已经优秀得多。
至少,这些未来可能成为他上司的官员们,已经开始认可他的表现。
很快,大部分问题都已结束,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何选择报考礼部?”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当初胡老爷执意加入此题时便有所考虑。
这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从考生的回答中判断其为人。
若是直接歌功颂德,自然显得志向远大、手段出众。
这样的考生虽不会被官员轻视,甚至可能获得较高评价,但长期共事时,难免会让人多一分戒备。
若回答得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