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脉且无威胁的臣子。
这种形象才是胡大人认为最安全的状态。
正因如此,胡大人在处理事务时总能迅速切换状态。
从目前礼部提交的厚重文件看,他们的工作相当出色,这也证明了胡大人的观点:古人虽见闻有限,但绝不愚蠢。
按照指示完成任务后,结果令人满意。
这些题目正是官场常见的公文格式和礼部特有的规则。
官员们听后喜形于色,对胡大人的安排深表赞同。
若连这些都不清楚,那这样的人确实考不上。
胡大老爷签字后,礼部官员千恩万谢地带着重新封存的考题返回礼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没耽误大事。
虽然这次时间紧迫,但想到即将获得的功绩,忙碌也值得。
毕竟这次开创了大明历史的先河。
礼部官员和被软禁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们都十分兴奋。
然而,考生们却忐忑不安,这次的考试与以往的科举完全不同,无论是范围还是形式都有所变化。
这让所有人感到些许紧张。
但当他们根据礼部公告的范围开始复习时,才发现这其实是好事。
既然考试范围已经确定,他们只需专注于这些内容即可,这反而让他们感觉轻松了一些。
然而,一位稳重的考生提醒道:“大家是否忘记了这次的主考官是胡相?”提到胡大老爷的名字,全场顿时寂静无声。
胡大老爷在之前的科举**了不少难题,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次他究竟会出什么样的题目,谁也无法预料。
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让整个考生群体变得安静,大家都心神不定,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即使是最自信的考生,此刻也开始认真复习。
转眼半个月过去,第一轮笔试即将开始。
考生们按要求来到礼部核对信息,领取了自己的考试编号和考场安排。
随后便要各自进入考场参加考试了。
整个京城设置了十几个考场,有些考生甚至直到这时才知道自己将在哪里考试。
若不是频繁询问,恐怕连考场都找不到!
------------
仅担任过一届科举主考的胡大老爷,在学子间名声极差。
单单是听说这次考试由胡大老爷负责,所有学子纷纷回去复习,这一现象足以证明他的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