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元璋不允许他离职,才勉强维持这份闲职。
否则,即便去教坊司也未尝不可。
难道不在礼部任职,不管理教坊司,他的待遇还会更差吗?
难道他胡惟庸的名声是徒有虚名吗?
因此,尽管朱元璋不断示好,甚至动用了情感攻势,胡惟庸依旧坚持拒绝。
朱元璋面对这位固执的臣子,感到十分无奈。
胡惟庸是他最为赏识的人选,这一点毋庸置疑。
若有人胆敢像胡大老爷这般行事,哪怕只达到他一半的程度,此刻朱元璋恐怕早已雷霆震怒,质问对方是生是死!
但胡大老爷与众不同!
他有着独特的地位。
一方面,如今两人已是儿女亲家,这使得胡大老爷的地位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胡大老爷的能力毋庸置疑。
无论交给他的任务是被迫接受的,还是别人试图糊弄过去的,只要他接手,事情必然妥当。
这样的助手,朱元璋放手才是奇怪。
但这并非关键,最关键的是,在李善长死后,即便胡大老爷不愿承认,但他已成为淮西派系中的领军人物。
在当年的同僚中,顶尖文臣且出身淮西的,如今只剩他一人。
如果连他这样的“咸鱼”都没有好结果,朝廷必定会有麻烦。
因此,面对胡大老爷的推诿和无理取闹,朱元璋选择了宽容。
最终,朱元璋被胡大老爷的厚脸皮逼得毫无办法。
于是,他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做出承诺。
这次基层官员选拔考试,仍然交给胡大老爷负责。
不过,胡大老爷并非长期固定于此,只是暂时兼职,办完差事即可。
考试结束后,胡大老爷仍可回去管理教坊司,照旧过他的悠闲生活。
听至此处,胡大老爷已无法拒绝。
罢了,权当加加班吧!
他也明白,朱元璋已到极限,再纠缠下去,恐怕会当场翻脸。
那岂不是连安稳日子都过不成?
唉,又要暂且做牛做马了!
胡大老爷终于松口答应了,朱元璋差点激动得热泪盈眶。
以往这种事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力气,一道圣旨或者口谕就足够了,绝不会有半点波澜。
如今却为了说服胡大老爷,他几乎把好话都说尽了。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