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几日,朝堂仿佛成了御史台御史们的专属舞台。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侍郎、郎中、主事……
各衙门、各级官员,如今在御史眼中成了肥肉。
一群御史如同要冲刺业绩般疯狂出击,不断发起攻击。
罪状、证据、证人……
御史台的这些人好似刑部老手,轻易备齐所有材料。
剩下的,就是定罪了。
朱元璋向来嫉恶如仇,御史所奏,只要证据确凿,立刻就会采取行动。
官员纷纷**,职位空缺频现。
起初,有些官员以为这是晋升的机会,然而短短三天后,所有人都变得战战兢兢。
朝堂之中,已有半数官员被清洗,而这一切针对的都是李善长一派。
核心人物自不必说,连外围成员也难逃厄运。
这种状况让所有官员心生恐惧,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置身事外。
若仅处理李善长一系的核心成员,众人或许只感到惊讶,但他们与李善长并无深交。
可如今连外围人员都被牵连,这让他们倍感不安。
在官场中,低头不见抬头见,与同僚交往再平常不过。
更何况李善长曾为丞相,谁能避免与其有所交集?
因此,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联系就被归为清洗对象,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此时,若不尽快撇清关系,恐怕难辞其咎。
于是,李善长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
短短五天,原本属于李善长的朝堂势力已被彻底清除。
即使是最轻微的罪名,也会被调离京城,流放到边疆。
李善长一直以为朱元璋不敢对满朝文武下手。
但实际上,朱元璋也确实下不了手。
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他辛苦建立的帝国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土崩瓦解。
不过,朱元璋也不需要真的对所有官员都动手。
那些最核心、最坚定支持他的人,自然会按照罪行该杀的杀,该抓的抓。
但对于一些不太关键的人物,可以根据罪行进行调整。
降职或者调岗都可以接受。
犯了错的人如果愿意戴罪立功,那就得继续努力工作。
这样也可以从别的地方调人来填补空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