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胡大人是因病请假,但锦衣卫反馈称,他是在避嫌。
朱元璋听到这番话,心情复杂至极。
避嫌?真是这样吗?
------------
“宋利,你是说胡惟庸根本没有生病?”
“只是在避嫌?”
朱元璋难以置信地问。
然而宋利苦笑回应:“正是如此,胡大人虽呈递了病假条给工部,但实际上身体并无大碍。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他避嫌的说法,则是锦衣卫在他家时,听他自己打麻将时亲口提及。
”
朱元璋一脸无奈地抬头。
真是无奈到了极点!
朱元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胡惟庸的行为。
避嫌确实没错,历史上不少大臣也会因各种缘由选择低调行事。
但像胡惟庸这般程度的,实在罕见。
简直是完全不顾及职责!
若换了别人,朱元璋早就追究责任了。
毕竟一向是他朱元璋占人便宜,哪容得下有人只领薪不干活?
然而面对胡惟庸,朱元璋却束手无策。
因为胡惟庸早已表明态度,只想在家休养,这个侍郎的位置谁想干都可以。
换句话说,这个工部侍郎完全是朱元璋强加给他的。
胡大老爷刚担任工部侍郎不久,便推出了水泥这一“神物”。
可以说,仅凭这一项成就,就没人能指责他在工部的工作表现。
这就是胡大老爷无所作为的资本!
他经常旷工、迟到、早退,还在衙门里喝茶、吃点心、晒太阳,但他依然是个出色的工部侍郎。
而且是功劳显着的那种!
朱元璋想通这一点后,无奈地拿起朱笔。
看来自己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换掉现任工部侍郎。
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不这样做,按宋利的情报,章善也可能辞职。
于是,胡大老爷短暂却辉煌的工部侍郎任期结束了。
看着还未干的圣旨,朱元璋感到十分沮丧。
“宋利,惟庸到底怎么想的?”
“不是都说人生在世无非是为了升官发财、酒色财气吗?”
“为何到了惟庸这里,他唯独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