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二女听后震惊得张大嘴巴,满眼难以置信地盯着胡大老爷。
胡惟庸哈哈一笑,分别在她们脸上捏了一下,才笑着解释道:"不然为什么把你们安排在这里?那是因为我家就在附近,走几步就到了!"
------------
胡大老爷沉浸在美色的陪伴中,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与此同时,皇宫内朱元璋正和胖儿子一起皱眉批阅试卷。
最近几天,朱元璋一直在思考是否要废除禁海令。
父子二人聚在一起商讨此事,而胡大老爷先前提出的建议也成了讨论的重要参考。
朱元璋根本没让别的大臣参与讨论这件事,直接找来自己肥胖的儿子商量。
在他心里,这是关乎老朱家祖训和家法的大事,别人掺和什么?吃饱了闲得慌吧!
眼前的试卷是这次殿试中言之有物的一批。
不管支持还是反对禁海,至少这些答卷不是胡乱瞎说,而是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理由。
虽然内容可能显得浅显,甚至有些想当然,与实际朝廷情况有所出入,但思路基本没问题。
有些地方还让朱元璋父子眼前一亮。
特别是朱标,对其中几份答卷颇为欣赏:“父皇,您看看这份,这人的观点跟胡公的有近一半相似呢!”“仅凭这点,我都打算让他将来在我手下做事!要是真有胡公一半的能力,那就太好了!”
朱元璋瞪了儿子一眼,看了看卷子,不悦地说:“你胡思乱想什么呢!这人只是在方向上与惟庸相似,深度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方向和广度决定视野,而深度体现能力。
这样的人,你也指望他有惟庸一半的能力?再历练十年再说吧!”
朱标闻言苦笑,再看那卷子,也平静了许多。
显然他也意识到,在新科士子中轻易找到堪比胡惟庸这样的顶尖官员实在太难。
与其空想,不如先想想禁海令的事。
“父皇,依儿臣之见,这禁海令还是废除为好!”
“若你将禁海之事记录在皇明实录中,即便后世子孙日后决定开放海禁,也会为此困扰。
”
“毕竟,不论将来情况如何,一旦开海便是违背祖制。
”
“反之,若现在废除禁海令,皇明实录中没有这条记载,后世子孙若执意禁海,仍可施行;若无需禁海,则无需为此忧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