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些人将来是要当官的!”
“于大明朝而言,阿谀奉承之人日后可能难以驾驭;人云亦云者更是误国的庸才。
”
“唯有那些能提出真知灼见、务实肯干之人,才是陛下需要的人才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找胡大老爷来是对的。
这件事确实很有道理。
至少在朱元璋看来,既能了解别人对禁海的看法。
胡大老爷堪称兼听则明的典范。
不过,正如他刚才所言,也得看看士子们的品性如何。
不错,挺好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正好饭点到了,朱元璋便邀请胡大老爷共进午膳,这次准备的是红薯宴。
按照惯例,会试结果公布后约一周就是殿试。
本届考生无论住在客栈还是在家,都在全力备考。
这一届考生堪称历届中最惨的,完全被胡大老爷玩弄于股掌之间。
先是接连被怪题折磨得痛苦不堪,之后胡大老爷又拿出一份全是基础题的试卷,让考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
作为主考官,要整人有的是办法。
考生们只能拼命复习,私下里低声咒骂“狗胡”,却不敢公开抱怨。
毕竟胡大老爷不仅是前任丞相,还是现任翰林学士,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对付他们这些无官无职的考生不过是举手之劳。
更何况,胡大老爷现在还是太子的岳父,与皇帝成了儿女亲家,更是惹不起的人物。
谁敢在街头对胡大老爷无礼,岂不是连累家人?
或许胡大老爷为人豁达,但那些想讨好他的人都会因这样的事而兴奋不已。
整肃几个不守规矩、妄议上司的小官罢了,算不上什么大事。
普通人求着这样的机会接近胡大老爷都难有机会。
正因如此,胡大老爷的名声再次受到损害。
加上胡大老爷神出鬼没的行事方式,他有了这样的名声也不足为奇。
与此同时,作为此次会试的头名解缙,也在客栈里专心备考。
不复习不行啊。
他不敢出门。
这已经是他换的第五家客栈了。
每次刚住进去没多久,就有人找上门来指责他。
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无奈之下,他只能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