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不,他爹交代他个任务,他大哥在旁边鼓动几句,他便兴致勃勃地跑上门来了。
朱棣压根没想过,自己身为皇子,跟一位前任丞相接触,在旁人眼里是多么犯忌讳的事儿。
反正他听大哥这么一说,二话不说就跑来了。
胡惟庸看着眼前一脸真诚的朱棣,心里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得!
这位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现在还是个愣头青呢。
算了,反正肯定有锦衣卫在暗中盯着,该咋办咋办吧。
想到这儿,胡惟庸干脆挥了挥手说道:
“走吧,燕王,咱们也别在这儿干坐着喝茶了,直接去地里,让你亲眼看看这东西是怎么弄的,你反倒更容易明白!”
对于这种实打实的教学,朱棣显然更感兴趣,于是便乐呵呵地跟在胡惟庸身后,直奔后院的小花园去了。
这里原本被胡惟庸围起来的小园子,此时并未荒废,只是胡惟庸还没想好种点什么。
胡惟庸拿出一个自家留种的土豆,开始一步一步详细地向朱棣讲解土豆种植的种种细节。
看着朱棣二话不说抄起农具开始翻土,接着直接下地学着丈量间距,同时对各种细节追问到底的认真模样,胡惟庸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得不说,朱元璋虽出身农户,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十分得当。
他始终将百姓放在心头,教导子女要以民为本,明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并鼓励他们放下身段,深入民间。
这种思想深深打动了胡惟庸,让他格外认同。
在明初这个时代,胡惟庸之所以选择“躺平”,除了性格和系统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对朱元璋的认可。
朱元璋是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他始终与百姓站在一起,对官员持怀疑和鄙视的态度。
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子赶回凤阳老家,让他实实在在下地劳作。
这样的皇帝,胡惟庸既不愿也不忍心去折腾。
如果真有什么想法,胡惟庸也不敢轻易去劳烦朱元璋,毕竟还有大朱在。
而大朱与他关系不错,到时候躲在背后出出主意,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胡惟庸在教导朱棣时格外用心。
他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鼓励和奖励的,就当是为天下积德,早日让百姓免受苦楚。
胡惟庸教得认真,朱棣听得专心,时间过得飞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