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做大?”
“于私,丞相既分左右,那为何本官只能屈居右位呢?”
“臣以为,胡惟庸虽已卸任丞相,但其影响力仍然深植于淮西勋贵之中,若不及时处理,恐对朝廷稳定不利。”
朱元璋闻言,眉头微皱,目光如炬地看向杨宪,沉声问道:“杨爱卿有何高见?”
杨宪心中一喜,知道皇上已然被自己引起了兴趣,于是继续道:“近日民间对胡惟庸多有非议,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
胡惟庸在任期间,诸多决策有悖于朝廷利益,且其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已引得人怨。
臣建议,应彻查胡惟庸之过往,以正视听。”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点头道:“杨爱卿所言极是。
胡惟庸之事,朕亦有耳闻。
既然如此,便由你牵头,彻查此事,务必还朝廷一个清白。”
杨宪连忙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必将彻查到底。”
朝堂之上,群臣听闻此言,各自心中揣测。
尤其是那些与胡惟庸有过往来的官员,更是心中忐忑不安。
下朝后,杨宪召集了几位心腹,秘密商议对策。
一官员问道:“杨相,此事非同小可,我们该如何着手?”
杨宪冷笑道:“此事虽难,但并非无计可施。
我们需先从胡惟庸的旧部入手,逐一瓦解其势力。
同时,立即派人搜集胡惟庸过往的罪证,务必在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扳倒。”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并表示将全力配合。
几日后,杨宪在朝堂之上,正式提交了关于胡惟庸的罪证。
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下令立即将胡惟庸收押审问。
胡惟庸被押入大牢,其旧部亦被逐一清查。
朝廷上下,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杨宪见状,心中暗自得意。
他深知,只要胡惟庸倒下,自己离左丞相之位便更近了一步。
然而,他并未料到,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远非他所能掌控。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陛下,臣有本奏!”
“哦?杨相今日有奏?说来听听。”
朱元璋的语气带着一丝微妙的笑意,眼神中也透着一丝戏谑。
可惜,那冠冕前的珠帘将他的神情完全遮住,站在下方的杨宪无法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