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心气一定顺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永乐点点头,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口供皇家及百官佛事所用的佛钟安放好了吗? 朕要求钟体上遍铸佛经铭文,朕不是还写了序言和后序吗?”
“皇上这么看重,臣下哪敢怠慢,”杨荣说,“出玄武门向西北不远,单辟的一处院子安置,那口大钟通高一丈六尺八、口径近一丈、重达九万二千斤啊!就等陛下旨意,随时敲响它呢。”
“明年正旦吉庆之时,两口大钟同时敲响,正所谓暮鼓晨钟,祭祀之外,为我大明定鼎北京向天地、山河诸神做一次庄重的祷告。”
永乐自己是绝不会想到的,那口以黄铜为主要原料铸就的声罄千里的金属长诗,又开 创了一项世界铸钟史的先河,等于他在《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南京琉璃塔之外又在 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大放了一回异彩。大钟上共铸有汉、梵等佛经铭文二十三万多字,其中 有经文、咒语和他的序言和后序。钟上铭文字字整洁,行行分明,且古朴、完美、精制, 庞大的钟体上没有丝毫的裂隙,充分显示了永乐年间高超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由于它合理的合金比例,科学悬挂的力学结构,使大钟的钟声轻击时圆润、深沉、古雅,重击时浑厚、洪亮、庄严,声闻数十里,声学特征居世界一流。大钟也成为世界上铭文最多,皇权、神权杂糅于一体、历史内涵最为丰富的佛钟之王,成为举世罕见的艺术真品。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圆口大钟都是在永乐年间制造的。
永乐说完,陷入沉默。向诸神祷告是朝廷的常规事务,也是人间向上天报告治绩的一 件大事,但怎么把山东起反的事向诸神祷告呢?皇帝乃天之元子,上天遣皇帝下界就是要 他创一个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景象,但山东的灾异和平乱后的凄惨那是每一个人都能够 想象的。一说祷告,又像是勾起了永乐的心事,几位大臣的心头也沉重起来,连杨荣这个 惯于为皇上凑趣开心的人此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一会儿,永乐才说话,这些话一说出来,让在座的人又一次目瞪口呆了。
永乐清清嗓子,意味深长:“山东这么大事,直到闹腾起来,布、按、都三司才知道, 捂不住了,才上报朝廷,若发现于端倪,何至于朕损失两员大将、数千兵马,几个州县也 不至于遭兵燹之痛。朕由此深想,地方有灾不报已成恶习,都为着三年考满,能有个好业 绩,却把百姓死活扔一边了。刑部、都察院、锦衣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