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各抒己见,讨论愈发激烈。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已到傍晚。林悦看着有些疲惫但依旧热情高涨的团队成员,说道:“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今天先到这儿,我们回去再仔细思考一下,明天继续讨论,争取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三、场地的选择与洽谈
第二天,主题讨论有了初步结果,团队一致认为“融合与创新”这个主题既能体现当代艺术的特点,又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接下来,场地的选择成了关键问题。
林悦和苏然开始在城市中四处奔波,考察各个可能的展览场地。他们首先来到了市中心的一座大型展览馆,这座展览馆空间宽敞,设施完备,过往也举办过不少大型展览。展览馆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带领他们参观各个展厅。林悦一边参观一边仔细询问场地租赁的费用、使用时间限制以及配套服务等问题。然而,当听到高昂的租赁费用时,林悦和苏然对视一眼,心中有些犹豫。
之后,他们又去看了几处场地,不是空间不符合要求,就是交通不够便利。就在他们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小张提供了一个线索。他听说城郊有一处刚刚改建完成的艺术园区,里面有一些闲置的厂房可以改造成展览空间。林悦和苏然立刻前往查看。
来到艺术园区,他们看到那几座红砖厂房,虽然外观略显陈旧,但内部空间高挑开阔,极具改造潜力。艺术园区的负责人对他们的展览项目也很感兴趣,表示愿意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出租场地,并提供一定的协助。林悦和苏然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经过一番洽谈,双方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艺术家的邀请与沟通
确定了场地,接下来就是邀请参展艺术家。林悦和苏然根据“融合与创新”的主题,列出了一份长长的邀请名单,其中既有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师,也有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
林悦亲自给几位国际艺术大师发去了邀请邮件,详细介绍了展览的主题、规模和意义。然而,等待回复的过程却充满煎熬。几天过去了,大部分邮件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林悦有些焦虑,苏然安慰她道:“这些大师平时都很忙,可能还没来得及查看邮件,再等等看。”
就在林悦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终于收到了一位国际知名雕塑家的回复。雕塑家对展览主题很感兴趣,但表示由于时间安排问题,不确定能否亲自出席开幕式。林悦立刻回复邮件,表示理解他的情况,并希望他能尽量安排作品参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