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初期的尝试
林羽和苏瑶正式开始了跨界合作的创作。苏瑶精心制作出一批造型各异的陶板,这些陶板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模仿着自然中石头的形态;有的则是规整的方形,但边缘有着独特的纹理,像是古老城墙的缩影。林羽拿到陶板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在上面进行油画创作。
他首先尝试以城市记忆为主题,在一块模仿古老建筑墙面形状的陶板上,描绘着城市老街的景象。然而,当他将颜料涂抹在陶板上时,却发现与在画布上作画有着很大的不同。陶板的质地较为粗糙,颜料的渗透和附着方式与画布截然不同,导致画面的色彩效果达不到他预期的细腻程度。
苏瑶在一旁看着林羽遇到困难,也开始反思自己陶板的制作。她觉得可能是陶板表面的处理不够精细,影响了油画的绘制效果。于是,她重新调整了陶板制作工艺,尝试对陶板表面进行打磨和特殊涂层处理,希望能改善这一状况。
二、风格融合的难题
经过苏瑶改进后的陶板,林羽再次进行创作。这次色彩的附着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林羽发现,当他试图将油画中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与陶艺本身古朴自然的风格相融合时,总是显得有些生硬。油画的色彩过于鲜艳和张扬,与陶艺的质朴感难以协调统一。
苏瑶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她尝试在陶板的造型上做更多改变,希望通过调整陶艺部分的风格来更好地与油画融合。她制作了一些更具现代简约风格的陶板,减少了传统陶艺中过于复杂的装饰元素。但当林羽在这些新陶板上作画时,又感觉失去了陶艺原本的韵味,整个作品变得不伦不类。
两人陷入了困境,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无论是调整油画的绘制技巧,还是改变陶艺的造型和表面处理,都无法找到一种完美的风格融合方式。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否过于理想化,这种跨界合作是否真的可行。
三、内部矛盾与自我怀疑
随着困境的持续,林羽和苏瑶之间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矛盾。林羽认为苏瑶的陶板制作没有充分考虑到油画创作的需求,导致自己在创作时受到诸多限制。而苏瑶则觉得林羽在油画创作上过于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愿意做出足够的改变来适应陶艺。
在一次激烈的讨论后,两人陷入了沉默。林羽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应该轻易涉足这种跨界合作,专注于自己熟悉的油画领域才是正确的选择。苏瑶也感到沮丧,她担心自己多年积累的陶艺风格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