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房,税银叁钱壹分贰厘。
立卖房契人张成同妻龚氏,因需钱使用,有故父遗下瓦房壹所,分卖南房门市贰间,北房贰间,西厢房贰间,大小共陆间,门窗户壁上下土木相连,坐落南城崇文坊二牌十铺总甲张成地坊。今凭官房牙说合,情愿出卖与李步蟾名下住坐,永远为业。三言议定,时值价银叁拾两整,其银当日公同收足,外无欠少。自卖之后,如有亲族人等争竞者,卖主夫妇一面承管。两家情愿,各不反悔。如有先悔之人,甘罚白米拾石入官公用。立此卖契,永远为照。
嘉靖元年八月二十日。”
这就是大明的房契。
契书上不但有卖方张成夫妇、买方李步蟾、房牙吴涛的签字画押,还有左邻一人,右舍一人签字画押。
普通的契书,买方是不落名字的,只有一个“李”字,若是房契丢失,有那胆儿肥冒名顶替的,打官司都说不清。
李步蟾这个不同,是在衙门备案的制式文书,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业主是李步蟾,有了这个,谁都顶帽不了。
李步蟾甩了一甩,硬戗的纸张,发出“啪啪”的脆响,让人莫名地感到心安。
他昨日忙活一天,不但将房契办了下来,还将蒋桂枝从县衙接了出来,住进了自家的宅院。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房价还真是良心,不说安化这样的小县城,就是在顺天府大兴县城置办一套老破小的宅院,也就是三十两出点头。
现如今在县城做工的工匠,每日的工银是五分银,一月下来是一两半,不吃不喝,两年便能攒下一套房。
要是换成大观园的大丫鬟袭人,一个月的月例银子就有二两多,置办一套房子,一年差不多也就够了。
李步蟾伏在井边,他最喜爱这口水井。
站在上面,隐隐能看到一尾鲤鱼在井里戏水,搬家之时,蒋桂枝也不嫌麻烦,拎着这条鱼,从沙湾到县衙,从县衙再到这里,这鱼倒也皮实,就这么折腾,也不见它萎靡,精神得很。
不大一会儿,蒋桂枝端了一碗浆糊出来,搁石桌上放下,搽搽手,拿过房契折好,跑到房里藏好,再出来和李步蟾贴招牌。
“升官!”
蒋桂枝站在街上,左手抬了抬,李步蟾爬在梯子上将招牌左边提了提。
“哎呀,又高了点,发财发财!”
蒋桂枝脆声叫着,又抬抬右手,李步蟾赶紧将右边往上提。
这是两人约定的吉利话,“升官”就是抬左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