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奏疏奏报了今日之事,并在后面荐举石安之为安化知县。
自先秦以来,荐举都是担着巨大干系的,范睢便因举荐郑安平与王稽,辞相病死。
大明亦行连坐之法,荐举失实者同罪。
毛伯温荐举石安之,固然有李步蟾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石安之本身持身正品格高才干亦足,治理一县绰绰有余。
“臣毛伯温谨奏:
……窃闻国之兴衰,在于得人。今有闽侯进士石安之,家传坟典,文采炳蔚。又尝大治吴县,劝课农桑,一境丰穰,心力俱勤,邑服其贤。
臣察其器识明敏,堪任牧民之职。昔鲍叔举管仲而齐霸,祁奚荐解狐而晋治。臣虽不敏,敢效前贤。倘蒙圣鉴,试以剧县,必能勤政安民……”
***
距安化县城二十里,有山耸峙,高可接天。
山顶有池,池水青碧冷冽,登凌绝顶,可见四周有九条山脊环绕,宛若九龙临池饮水,因此得名九龙池。
九龙池周围人烟稀少,只在山脚有一座军营,军营不大,仅有十旗军士。
这是锦衣卫安化百户所。
安化县小地偏,锦衣卫之所以在此设立百户所,还是因为茶叶。
自洪武年间驸马欧阳伦之事后,锦衣卫便加强了对安化的监察控制。
盛夏之夜,纵然夜深,亦自朦胧,朦胧之中的九龙池,莽莽苍苍,天公似乎将九龙池水掬于天上,再任意洒下,又平添了一分清冷。
“啪……啪……”
棍棒锤击皮肉的闷响,一声接着一声,响声沉实,显然不曾放水。
火把“噗哧”燃烧,节堂中有十来个人,脸色看起来有些阴晴不定。
王佐站在堂上,淡淡地问道,“三十记军棍,你服是不服?”
一名校尉持着五尺长的军棍,肃然站立,陆炳跪在地上,背脊上血痕如蛇,他却依旧挺得笔直,嘴唇死死地抿着,听到王佐问话,他方才张嘴,蹦出一个字,“服!”
“啪……啪……”
“我知道你不服,不就是跟一个顽童玩笑两句,戏弄一番么?”
王佐看了看堂中的人,是这个百户所的百户总旗小旗,“你想着,其他的锦衣卫,出格的事儿干得多了,你这算个啥,毛都不算!”
陆炳眼神有些露怯,显然被王佐一语中的。
王佐走了过去,抬着脚,脚背托着陆炳的下巴,扭向安化百户所的军官,让他的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