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
他摸摸自己的袖子,此剑刃如霜,应当为谁试?
渐渐地,午门外的人越来越多了,一眼望去全是补子,不知有几百人。
“首揆至矣!”
有人轻呼,原本散乱于午门外的人群,自动向两边分开,如同平静的海面上,碾过来一条巨鲸一般。
方献夫心中一凛,张目望去,一顶轿子朝午门而来,前后竟然有一大队禁军护着,怕不是有百八十人,禁军护路,好大的排场!
远远的轿子压下,一位老人走了出来,抬头四顾。
此人身既不高,眼也不利,而此时天光尚暗,视线朦胧,三五步外便如纱裹面,不可辩识,但场上的官员,被此人轻轻地游目一顾,竟然同时哑然,鸦雀无声。
方献夫离开朝堂太久,认识他的,和他认识的,都不太多。
但此人,他是认得的。
当朝一人,内阁首辅杨廷和。
正德七年,在他离开朝堂之时,杨廷和便继茶陵李东阳而任内阁首辅。
方献夫自诩少年得志,弱冠之年便进士及第,但在杨廷和面前,他却不敢自矜。
因为杨廷和乡试中举,不过十二岁,一时之间,天下以为祥瑞,此为前无古人之壮举,其后亦未见得能有来者。
去年正德崩,在今上未至京师之时,杨廷和总揽朝政共三十八日,威压当世,可称文臣之极。
他趁此机会,大举革除前朝弊政,裁减锦衣卫与官兵工役十四万八千七百人,减免漕粮一百五十三万二千石,凡特权“恩幸”得官者,尽皆扫除,革职为民。
为此,杨廷和这位内阁首辅,为人所恨,上朝途中时常遇刺,今上特派一百禁军护持他出入。
一眼而让天下安者,不是因为他的首辅之威,更是因为他的周勃之功,韩琦之望。
杨廷和朝四周拱了拱手,自己安步走到宫门之下,闭目养神,他的周围自动清出来一片空地,场上声潮复来。
“咚……咚咚咚……”
刚进卯时,午门城楼上五凤楼中的大鼓被宦官奋力擂响,城楼下窃窃私语的人群不再言语,都翘首看着前头。
方献夫原本有些精神不济,此时被鼓声一激,不由得精神一震。
大明早朝,以击鼓三通为号,“凡早朝,鼓三严,文武分班入。”
鼓声更具威仪,故而点卯皆是击鼓,暮鼓晨钟,在这里是不适用的。
三通鼓罢,就见那两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