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桴慢悠悠地问了一句,不看钱大音的脸色,又陡然大声问道,“你还有怨气,那我宝庆府该不该有怨气?”
“长沙府该不该有怨气?”
钱大音脸色一变再变,又听陈桴森然问道,“巡按御史该不该有怨气?”
月色之下,钱大音面色苍白。
他再也绷不住架子,疾步走进亭来,身子矮了一截,“敢问陈司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兄弟可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啊!”
官员的别称很多,称呼推官,一般都是为“推府”,最为恭敬的,则是“司理”了,这是源自宋代的“司理参军”。
“司李”是“司理”之谐音,只有文人之间以示亲近,才会有这般叫法。
陈桴脸上也缓和了少许,“怎么,自己做的事自己没数,还需我来提点?”
“哎呀,陈司李,鼓应兄!”
钱大音躬身拱手,“兄弟这心急如焚,你就别卖关子了!”
陈桴虚指了指钱大音,叹了一声,“你啊……”
他起身走出了送官亭,钱大音紧随其后,两人走过了一面垂柳,快到前面的河堤了,陈桴方才站定,与钱大音并肩而立。
“还记得李氏祖坟与金轮禅院之事否?”
陈桴的问话让钱大音一愣,他伸出小指头掐住一点点指尖,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鼓应兄如此大动干戈,就是为了这桩鸡毛蒜皮的小事?”
“鸡毛蒜皮?”
陈桴冷冷一笑,“钱知县好大的官威啊,巡按御史都被你惊动了,能让他亲问的案子,在你眼中,都只是鸡毛蒜皮?”
“嗨,恕兄弟嘴拙!”钱大音轻轻掌了一下嘴,不过还是有些委屈,“不瞒你说,这件案子怎么就惊动巡按了,我也没有越了规矩去……”
“打住!”
陈桴从怀里掏出一叠文稿,递了过去,“我不问你越没越规矩,我就问这件案子,我宝庆府审得清晰不清晰!”
钱大音抹了一把虚汗,抓住文稿一看,又是一把虚汗,“清晰!清晰无误!”
“那好,”陈桴点点头,盯着他问道,“我宝庆府如此结案,你安化县可认?”
“认!认!认!”钱大音感激地道,“蒙鼓应兄如此关照,小弟实在是……”
“钱知县无需如此,要是认了,还请明日就按此条陈,用印结案,我也以此上报巡按!”
陈桴脸皮一松,施施然从钱大音身边走过,“天色已晚,扰了钱知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