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现实边界
「量子叠加谋杀」案的审判结束後一个月,这个震惊全台的案件仍然是媒T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各大报纸和电视台持续报导案件的後续发展,学术期刊发表了关於「感知重塑系统」的技术分析和1UN1I讨论,社交媒T上更是掀起了一场关於「现实本质」的大讨论。
台北市一家高级咖啡厅内,林逸凡正在与一位记者进行专访。这位来自《科技前沿》杂志的记者希望深入了解「量子叠加谋杀」案的侦破过程和背後的技术原理。
「林先生,作为破解这起完美犯罪的关键人物,」记者问道,「你认为萧志明的感知重塑系统对社会的影响是什麽?」
林逸凡思考片刻,然後回答:「这种技术的出现,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基本认知。过去,我们相信自己的感官——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就是真实的。但萧志明的技术证明,感知可以被C控,现实可以被重塑。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在一个感知可能被C控的世界里,真相是否仍然存在?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真实的?」
「这听起来相当深刻,」记者评论道,「那麽,作为一名专业侦探,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真相?」
「侦探工作的本质是寻找证据,建立事实,」林逸凡解释,「即使在感知可能被C控的情况下,物理证据仍然存在。在量子叠加谋杀案中,我们发现了量子感知节点这些物理装置,它们是实T存在的,可以被多人检测和验证。此外,我们还有目击者证词、技术分析和犯罪动机等多方面的证据。真相可能难以辨别,但不是不可能确定。」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