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言,我们研究所里所有的教授级科研人员除了数学天分并不多的夏希羽之外,没有一个是中国顶尖水平这种低水平的科研人员。副教授级最低也是中国顶尖的科研人员,或者是与英、美、法、西德等国的副教授、教授甚至终身教授或讲座教授有同等水平。”
“要是你们的每个成果都能像浦江硅酸盐研究所研发出的BGO晶体【1】一样有国际竞争力就好了。如果是那样的项目,我不觉得方尖碑中心会拒绝这样的项目申请。”
在另外半个小时的问答环节过后,被祝慈、杨乐领着参观的刘、周二女对中科院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只是,这样的好奇仅仅过去了二十五分钟左右,她们的脸色就变了。
这并非因为她们听不懂,而是因为她们无法理解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做出了能让她们感到惊讶的成果的科研工作者往往超过四十五岁,而这些人竟然需要带着全家住在四十平米甚至二十平米不到的“贫民窟住房”里。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刘晓茉在演讲中提到过希羽组的居住条件:研究所的居住区内,从冯琪诺到刚入职的校招生都住在单人间——拥有四十平米的一室户;四人以下的小家庭则住在七十平米左右的两室一厅,等于是复旦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副教授待遇;大家庭间是一百平米的三室两厅,对应了教授待遇。这些全部都是夏希羽亲自设计的。
其中还配有电灯、电视、电冰箱、空调、电暖炉等常用电器,位置也都经过冯琪诺的碰撞检查与飞行漫游,并伴有三分离或半分离卫生间。
而每一个房间内都至少配有一台中文打字机或一台英文打字机的“奢侈享受”已经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了。
另外,直到1983年11月为止,超过四分之一的住户已经安装电话,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住户可以用上个人电脑。
由于研究所目前只是草创不久,没有办法像其他单位一样按照职称分配房子,因此在这些住户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的情况下,只能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刘晓茉和周昕并不愿意把这些告诉在场的所有人——杨乐等去过希羽组研究所的人已经把他认为可以说出的内容告诉了他认为能在听到后而不对局面产生重大危害的人,因此她们不必画蛇添足。
如果刘晓茉还能熟视无睹,那么难得地能够对这里的一部分科研人员报以同情的周昕对着她看到的一切,选择了在得到刘晓茉的同意后,立刻当场开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