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通过,顺利拿到了秀才的功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接下来的乡试(秋闱),三人却是纷纷落榜。今年8月的乡试,三人准备第二次冲击。年后,他们就要去府学了。
秋闱成绩下来后,他们三人要么就是在府学继续读书;要么就是背上行囊前往京城,参加接下来的会试。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严格说来,岑老是县学的学正,推举县学的三位学生去府学,却并不是这三人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岑夫人就是妮子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因为是行了拜师礼的。
三人只要回来,就会相约来拜访岑老,感激岑老的推举之恩。岑老辞官回乡之后再未收过学生,他三人被岑老留下来,就是询问他们三人今年乡试的准备情况,再顺带指点一二。
听三人说起的对乡试的准备,邵云安第一次懂得了“不明觉厉”的含义!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他,不知被多少人羡慕他没遭受过高考的磨难。
可现在,听着这三位准考生的备考情况,邵云安忍不住就想擦冷汗,看向蒋康宁这位大哥的眼神都带了绝对的崇拜,看得蒋康宁背脊发凉。
这个时期的燕国,还存在一定的举荐(做官)制,这考试的范围就已是如此之广,选拔如此之严。这还只是乡试,算是古代的中考,那会试(高考?),殿试呢?
邵云安一边闷头吃饭,脑袋里一边天马行空地乱想。
而陈冬这边,却向邵云安和王石井举杯。王石井的腿轻碰了下邵云安,邵云安抬头,见状也赶紧拿起自己的酒杯,心里则纳闷不已。
却听陈冬道:“冬听县学的同窗提到过两位主家,特别是邵公子有关‘为师之道’的感悟,冬惊为天人。今日能得见邵公子一面,也是不虚此行。”
粟洪山和曹学容也都举杯,两人也是表明“久仰”邵云安的大名,对他好奇不已。
邵云安是瀑布汗,嘴里说:“惭愧惭愧。若非不得已,我确实是不该跑到县学去。这也是我好命遇到岑老和大哥。换个人我可能就要挨板子了。”
岑老笑着摆摆手,一副这没什么的样子。
王石井举着酒杯说:“我身为家主却需内子为我出头,羞愧难当。三位都是满腹学识的读书人,愿意来寒舍与我这泥腿子喝上一杯,是我王石井的福分。”
陈冬笑道:“王大哥客气了。我等今日是不请自来,谢王大哥和邵公子的款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