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老板在平乐村投资受阻,十多年来都未再向乡村投资这一现象来看,乍一看,似乎确实是乡村干部积极性不高、配合度欠佳导致的。当少丰和老宋回来后,他们深入了解到一些其他在乡村投资的企业所遭遇的失败案例,才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其中一个比较奇特的例子是在黄金沟开矿的企业。这家企业投入了两千多万资金,不仅修通了公路,还建造了厂房,一切都看似进展顺利。就在即将动工之际,突然冒出一群藏民,将施工现场团团围住,坚决不让动工。他们声称这里是他们的神山,是他们信教的自由之地,任何人都不能在此进行开采活动。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企业方面自然是焦急万分。他们通过民宗委和统战部等相关部门,与藏民进行了数次协商,但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这家企业不得不放弃投资,导致前期的巨额投入打了水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企业投资失败了,但却给藏民们留下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
在桃花山投资种桃树的企业,五年时间该摘桃子时,却被村民集体罢工不去采摘,企业家只能看着成熟的水蜜桃颗一颗的掉到地上,就像他的真金白银掉到地上一样,血本无归,留下的桃树却无法挖走,成为后来当地一大片着名的桃花村。而在梨花沟投资农家乐的企业则留下了一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惨淡收场。这些失败的例子一个接一个,让少丰和老宋深刻认识到,企业下乡投资、发展乡村经济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和总结经验教训后,一致认为,要想让企业成功下乡投资并发展乡村经济,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保障措施。这其中包括政策引领、经济机制、资金进退以及法制保护等多个方面,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全面运行机制来确保投资者能够有利可图。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障机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是不可能轻易冒险去当“冤大头”或“唐僧肉”的。毕竟,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无法保证这一点,谁会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充满风险的乡村投资项目中呢?
但少丰始终坚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当其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乡村,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他并未因外界的质疑而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继续深入了解和考察乡村发展的各种新方式和新成果。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乡村发展,少丰积极联合社科院以及一些大学的专家教授,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方面:从食用菌种植到竹编艺术,从秸秆焚烧到综合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