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势浩大的借脑工程,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在都市报的推波助澜之下,迅速席卷了其他城市。少丰身先士卒,带领着一群声名显赫的名人学者,如侠客般游走于天南地北,四处布道企业。
表面上看,少丰的生活可谓是风光无限。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他才会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今天又没有进账。相比之下,在报社里参加产品发布会、采编新闻、组织广告等工作,虽然看似平凡无奇,但却能让他每天都见到实实在在的现金。这些源源不断的钞票,就像潺潺流淌的溪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
每天工作结束后,少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临时居住地。一进门,他便会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妻子。这个信封里装着的,或许是几张薄薄的钞票,或许是一沓厚厚的现金,但无论多少,都会让妻子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妻子会满心欢喜地接过信封,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钱取出来,放在桌上。接着,她会拿出一个专门的软面抄,认真地将每一笔收入都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像是时间的刻度,见证着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到了月末,妻子会仔细地计算这个月的总收入。看着那一串数字,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个小小的流水账,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经济状况,更承载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彼此的关怀。
可是这次出来,少丰虽然带着专家们,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为专家们服务的人。他的身上只有一个装满了厚厚一叠钞票的信封,那是用来支付专家们费用的,而他自己却无分文收入。这种情况让少丰的心里感到极度的失落和沮丧。
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团队中的地位是如此的低微,仅仅是一个跑腿的角色,而那些专家们则高高在上,享受着各种优待和尊重。少丰越想越觉得不公平,心中的不满渐渐升腾起来。
最终,少丰下定决心,他决定立刻返回报社,回到那个他熟悉的环境中,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步骤,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相信,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当少丰把这个决定告诉专刊部主任和分管副总时,他们都对他表示了支持。主任鼓励他要把“借脑”的热情点燃起来,然后让其他人去为这个项目添柴加火。少丰觉得主任说得很有道理,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报社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于是,少丰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离开了那个“借脑工程巡讲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