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丰和光标师兄带着沉甸甸的两大包采访记录,肩负着将军们对革命老区的牵挂以及对发扬传承红色能量的殷切期望,终于回到了家中。一进家门,两人顾不上休息,便立刻开始整理起那堆积如山的采访笔记。他们仔细地阅读每一页记录,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然后着手撰写成一篇篇文章。
历经数日的不懈努力,这些文章犹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终于初现雏形。少丰和光标师兄犹如两位匠心独运的工匠,对这些文章进行了反复的雕琢和润色,力求使其能够精准无误地传达出将军们的心声以及革命老区的真实面貌。正当他们满心欢喜地准备将这些文章编辑成册出版之际,赤江打来的一通电话,犹如晴天霹雳,在他们心头炸响。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更是令人震惊不已:瑞明老师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骤然陨落,享年八十四岁。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少丰和光标师兄都悲痛欲绝。瑞明老师不仅是他们的恩师,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他的教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标师兄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刻奔向长途车站,心急如焚地赶往赤江,去吊唁瑞明老师。而少丰家中的儿子尚小,需要人照顾,他无法脱身。此外,他刚好给印刷厂拉了一笔十万元的印刷业务,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实在无法搁置。无奈之下,少丰只好委托光标师兄代行祭拜他们共同的恩师。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瑞明老师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他的敬意和哀思。
回忆起当年,瑞明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师大毕业,留校担任助教。那时的他,可谓是前程似锦,一片光明。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席卷而来。这场运动要求发动群众向组织提意见,每个人都被要求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在这场运动中,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一些意见。但形势却突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最高决策者将这场运动定性为向党进攻,必须予以坚决的反击。于是,原本提意见的人们瞬间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人人口诛笔伐,对各种提意见的人进行反击。最后给每个系分配计划指标,必须按百分之五的比例划定右派分子。
瑞明老师所在的系主任,被称为七八式的老干部咸超全,经过对全系五十余位教职工的逐一排查,发现他们几乎都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从私塾到学校毕业,一路顺风顺水,没有任何其他特殊的经历。这些人都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哪里会有什么进攻的迹象呢?更别提有什么反对言论了。但系里下达的两个右派指标任务却必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