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一医院的另一栋干部病房,犹如一座沉闷的宫殿,让人感到无比压抑。护士们如疾风般来去匆匆,陪护人的神情恰似那冬日的寒霜,冰冷而严肃。少丰和光标师兄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这里,指名拜见那位名贯神州大地的红军戏剧家陈老,却被值班护士如春风温柔却又坚定地拒绝了。原因很简单,陈老的身体状况犹如风中杨柳,思维反应也如那迟暮的夕阳异常,只允许少丰和光标师兄远远地看看,那位躺在病床上的将军剧作家。同时,也将他几十年来如辛勤的蜜蜂艰辛创作的戏剧,一本一本地拿出来,让他们从中追寻这位多产作家波澜壮阔的坎坷历程。
首先印入少丰眼帘的是着名话剧《万水千山》。作者陈老就是走过千山万水的老红军战士。他1916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幼受着大巴山农民骠悍、淳朴、直率的民风熏陶,铸就了他不服输、不认命的顽强性格。1932年底,16岁的他就参加红军,加入了共青团,走入了血与火的斗争中。次年他由团转党,担任少共巴中县委书记,不久又任县独立团团长,率团参加了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剿”和冲破“川陕会剿”的战斗。1935年,他被调任红30军88师政治部宣传队长,随部参加长征。部队抵达大金川时,他奉命率一个连阻敌一个团,身负重伤,鲜血直流,他抓把灶灰敷上又继续作战。
由于伤势过重,又缺粮食,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幸得与他同时治伤的团政委照料,还背上他去动员别的伤员,从每人每顿40颗充饥的扁豆中给他留出10颗,他没被饿死,伤也慢慢地好了起来。翻越雪山时,他爬到山顶后大喊几声为后面的同志鼓劲。未料喊声却引起了雪崩,将他从百多米高的地方摔了下去,危急中几十个同志拼死抢救,其中还有两人献出了生命,才把他救出来。过藏民区时,他代表红军和女土司谈判,女土司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又把他扣下作人质,要他入赘当女婿。当红军安全通过后,他却借溜马之机,悄悄地逃出来,回到了战友们中间。
北上甘肃后,他又参加西路军,渡过黄河,转战河西走廊。由于敌众我寡,又无后方根据地,部队惨遭失败,他和150多名同志在祁连山里与敌周旋,最后只剩下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见了原中央红军的一位战友,在这位战友的帮助下,打入由被俘红军组成的敌人的“补充团”,很快在团里建立了党组织。不久,“补充团”奉命开赴前线,他与同志们一起对司机做了工作,将汽车一直开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他与1300多人安全地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