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buff加成,不能算。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烛火噼啪作响。赵祯胸口剧烈起伏,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随后赵祯深呼吸了几口气,让张茂则去换了一杯茶水来。
然后咱们的皇帝又是开口了,问道:“把你参与的所有事情,都如实交代出来吧。有些事是大理寺和皇城司审不出来的,朕今日给你这个机会,在这里说出来吧。”
“是......”刘沆此时跪在地上,缓缓说了自己的事情......
总的来说呢,就是当时曹氏忽然发现倒卖私盐好像能牟取暴利。但是盐铁二事,实在是关乎国家根本,不仅是不好进口和制作,甚至就连运输都是个问题。
然后的事情,就是张彦方这个家伙,发现了“学子持有度牒畅通无阻”的事情。然后就找到了曹氏,把这事儿给曹氏说了一遍。
曹氏得知后,便是想要制作这个度牒。然后度牒一事,又需要开封府尹的官印才可以通关。而且,每一份度牒都需要进关核查,数量都是绝对统一而且标记了的。
想多做出来几份,基本上是不可能。
结果这些问题一出来,张彦方这个大聪明又是想出来了一个主意——拿走士子们的身份,用于制作度牒。
毕竟每年的士子都有,就和韭菜一样,割了还会长。每年进京赶考的士子那么多,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名校”出身,但是不代表谁都是名门出身啊。
所以张彦方他们就专挑那些不是名门出身的士子,把他们全部都骗去参加宴会,然后全部都处理掉。处理掉之后就拿走他们的度牒,然后做上手脚。
而修改度牒,则需要开封府尹的官印,于是曹氏开了一个让刘沆无法拒绝的条件。刘沆在再三思索下,最后还是同意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越府拿着度牒,去到处搜罗符合条件,并且可以运输私盐的那些官商。用以高利诱惑,然后以一个度牒一千两的价格,成功卖出。
开始倒卖私盐之后,曹氏也没有忘了刘沆,每次盈利后,都会拨出三成交给刘沆。而刘沆的一点点坚定,就在这大批大批的“银子大炮”下,轰得迷了心智。
而拿人手短,刘沆一来是为了还越府的人情,二来则是为了自己的长期“饭票”。他几乎是把所有和私盐有关的案子,都往有利于越府的方向去做。
就算是到了后来的“张彦方案”和“胡氏讨债案”,都是往越府有利的方向去判——如果不是张贵妃开口,那么张彦方案,就没了后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