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洞口为圆心,半径五十米范围内寸草不生,连最常见的苔藓都不见踪影,连只飞虫都看不见。
“这里的磁场强度是正常值的三十倍。而且随着深度增加,磁场强度会呈指数级上升。青铜树所在的核心区域,则是正常的人体根本无法承受的。”沈念调试着手中的便携式磁力计,液晶屏上的数字疯狂跳动,“所有电子设备在矿洞深处都会失灵,包括这个。”他晃了晃腕间正在走动的机械表,此时表针正指在10点15分的位置上。
“勘探队其他人呢?”
沈念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带我走向中央那顶最大的帐篷。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带着金属味的干燥空气迎面而来——帐篷内部显然维持着特殊的恒温恒湿环境,与外界截然不同。
三块曲面显示屏组成半圆形工作台,闪烁着矿洞内部的实时热成像图。角落里几台黑色机箱整齐排列,外壳上布满了散热孔,发出低沉的嗡鸣声。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悬浮着的全息投影,那株青铜树的3D模型正在缓缓旋转,主干上的刀痕清晰可见,周围还漂浮着几个数据窗口,显示着各种复杂的参数。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注视着那青铜树投影——是赵文远。听到脚步声,他猛地转头,脸上立刻堆满笑容:“王哥。终于等到你了。”
“你也在这里?”我有些疑惑,赵文远既不会勘探,胆子又小,来这里做什么?
“赵先生听说在矿洞发现了与画作一模一样的青铜树,坚持要亲自前来。”沈念似乎注意到我的疑惑,解释道,“他说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画出最真实的细节。”
赵文远激动地翻开素描本:“王哥你看!这株青铜树和老师那幅《吴刚伐桂》简直一模一样!这一定不是巧合,我必须亲眼看到它。”
“你们不是说要将青铜树整体运出来吗?”我故意问道。
沈念有些尴尬,微微侧身避开我的视线:“在之前的计划中确实是这样的,但后来我们发现,将青铜树切割运输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请赵先生来,也是为了后期能更妥善地完成青铜树的转移工作。并且,赵先生认为,这样珍贵的文物应该先进行完整的艺术记录。考虑到赵先生与这些唐卡的特殊渊源,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
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赵文远,又瞥了眼沈念。这两个人编起谎话来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连表情都控制得恰到好处。也罢,现在还不是拆穿他们的时候,毕竟我还需要靠棱镜带路,随他们瞎编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