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深处的蓝图
越野车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时,林默推开车门,带着草木清气的风立刻灌满了他的鼻腔。眼前的山谷像被老天爷失手打翻的翡翠匣子,浓绿的藤蔓顺着赭红色的岩壁垂落,一条银带似的溪流在谷底蜿蜒,偶尔有白鹭惊起,掠过水面时划出细碎的涟漪。
"林总,这片就是我们考察了三个月的核心区域。"规划师老张递过来一张航拍图,指尖点在地图中央的空白处,"从卫星图上看,整个片区呈葫芦形,入口狭窄,腹地开阔,天然具备景观层次感。"
林默蹲下身,手指抚过湿润的泥土。去年在莫干山的民宿刚步入正轨时,他在一次扶贫论坛上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照片——原始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散落着三个保留着百年习俗的苗族村寨,却因交通闭塞藏在深闺。
"村民怎么说?"他抬头望向远处山坡上隐约可见的吊脚楼。
"我们走访了十二户人家,"随行的当地向导接过话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靠采药和编织为生。听说要搞旅游开发,一半人担心坏了祖宗留下的林子,一半人盼着能修条像样的路。"
林默把航拍图铺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阳光穿过树冠的缝隙,在图上投下跳跃的光斑,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在二手车市场里,自己也是这样对着一张城市地图,琢磨着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该往哪铺。
一、纸上的桃花源
规划团队的临时办公室设在村委会的旧仓库里。墙上贴满了测绘图和民俗资料,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照片旁,是生态学家标注的濒危植物分布带。
"初步方案有三个方向。"首席设计师陈曦展开一卷蓝图,"A方案侧重自然保护,只开发百分之三十的区域;B方案强化民俗体验,计划复建苗王寨的百年粮仓;C方案则是均衡路线......"
林默的目光停留在图纸边缘的一条虚线——那是生态学家建议保留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上周他跟着护林员巡山时,曾在这片林子见过一只红腹锦鸡,羽毛在晨雾里像团燃烧的火焰。
"基建不能碰核心保护区。"他拿起红笔,在图纸上圈出一片扇形区域,"住宿区全部用架空式建筑,地基打在岩石层上,不能破坏地表植被。"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讨论到污水处理系统时,老村长推门进来,手里捧着的竹篮里盛着刚蒸熟的糯米粑粑。"后生们,"老人往火塘里添了块柴,"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知道哪棵树能动,哪捧土要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