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竹林,老人的话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赵工整理着勘察数据,忽然开口:“林总,这里的地质条件比我们预想的复杂,开发成本会超出预算至少三成。而且……”他顿了顿,“刚才那个村子有二十七户人家,按规定需要整体搬迁,补偿款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迁。”林默忽然说。
陈雪惊讶地抬起头:“不迁?那景区怎么规划?”
“为什么一定要迁?”林默反问,“我们开发景区,难道不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美吗?如果把原住民都迁走,这山、这水还有什么灵魂?”他想起那些背着竹篓的山民,想起他们脸上既期待又警惕的神情,“赵工,能不能调整规划方案?把村子纳入景区范围,让山民参与到开发中来。”
赵工皱起眉头:“这不符合常规啊。让村民留在景区里,安全管理、卫生标准都很难控制。”
“常规是用来打破的。”林默的语气很坚定,“你想想,游客来这里,想看的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有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我们可以帮村民改造房屋,让他们开农家乐;教他们做刺梨果酱、竹编工艺品,卖给游客做纪念品。这样既能解决就业,又能保留村落的烟火气,不是两全其美吗?”
陈雪眼睛一亮:“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像我们的民宿理念一样,把现代舒适和传统风格结合起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打造‘民宿+村落’的模式,让游客住山民改造后的家,吃他们做的农家菜,跟着他们去采野果、挖野菜,这才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赵工沉默了片刻,慢慢点了点头:“理论上可行,但需要重新做地质勘察,还要和村民协商合作模式,工作量会增加很多。”
“那就加派人手。”林默握住方向盘,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告诉团队,明天我们再进山,这次不光看地质,还要详细记录村里的房屋结构、民俗风情。陈雪,你负责收集刺梨、竹编这些特产的资料,看看能不能开发成旅游商品。”
车子驶过一座木桥时,林默忽然停下车。桥下的溪水清澈见底,一群小鱼在石头间游弋。他想起考察过的那些商业化严重的景区,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叫卖声此起彼伏的购物街,心里忽然有了清晰的规划——他要在这里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景区,一个能让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雪,”他回头看向市场部经理,“我们的宣传语有了——‘让风景留住乡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