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摄影师跟着林砚之在工地待了整整一周。其中一张照片后来成了经典:夕阳下,工人正在调试无边泳池的水位,远处的渔船剪影与近处的施工脚手架奇妙共存,标题是《在悬崖上生长的乌托邦》。
二、指尖浪潮
「云境」的Instagram账号在注册后的第三周,粉丝数突破了五万。这得益于林砚之拍板签下的三位旅行博主——意大利人Marco擅长用无人机拍出上帝视角的震撼,日本人Aiko的镜头里总有带着晨露的细节,而中国博主「南十字星」最擅长写那些「在浴缸里看星星时想起的往事」。
「林总,私人银行那边传来消息,他们的黑卡客户对『专属礁盘浮潜』项目很感兴趣。」市场部的小周把平板递过来,屏幕上是某银行APP的界面截图,「但他们要求额外提供直升机接送服务,预算需要再增加30%。」
林砚之滑动着屏幕,看博主Aiko发的最新帖子:她在样板间的露台上架起茶具,背景是渐变的暮色,配文是「在三亚,等待一场比香槟更醉人的日落」。这条帖子下有2000多条评论,其中一条来自某科技公司的CEO:「价格不是问题,我需要整个民宿在我入住期间只接待我的团队。」
「告诉银行,直升机可以安排。」林砚之放大照片里露台的细节,那里摆放的藤编沙发是从摩洛哥古董市场淘来的,「但要给他们的会员设置门槛——不是有钱就能订,必须提供两封行业内的推荐信。我们要的不是暴发户,是真正懂生活的人。」
社交媒体的魔力在某个深夜显现。当Marco的视频里出现了「云境」独有的星空浴缸时,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扒出这个浴缸的设计师曾为迪拜帆船酒店服务,有人计算出每晚的价格够买一张环游世界的机票,还有人开始@自己的CEO老板——「这里比你去年带我们团建的地方酷多了」。
三、圈层密码
筹备品鉴会的那个月,林砚之的日程表被切割成无数个15分钟。上午在游艇俱乐部和船长确认航线,下午去花艺市场挑选空运来的荷兰郁金香,晚上还要和米其林主厨敲定菜单——对方坚持要用三亚本地的芒果做一道分子料理,盛在贝壳形状的餐具里。
「林总,李教授那边回复了,他愿意来参加品鉴会,但希望能带他的研究生团队来做个人类学观察。」小陈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嘉宾的特殊要求,「还有那位影后,她的经纪人说必须用防弹玻璃隔断所有记者的镜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