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朋友提醒过,说那片山体在五十年前有过小规模滑坡。但当时我们看了近十年的气象数据,觉得发生概率太低……就没写进风险评估里。”
林默捏着手机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阳朔民宿的位置。那个被他一眼看中的“依山傍水”的绝佳选址,此刻在卫星图上像个脆弱的斑点。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做决策时,总像在玩拼图——只挑选那些色彩鲜艳、图案亮眼的碎片,却刻意忽略了边缘处灰暗模糊的部分。
“明天让各门店把近三年遇到的突发情况都报上来,小到水管爆裂,大到疫情封控,一条都不能漏。”他对着电话那头说,“另外,联系最好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我要给所有项目做一次全面体检。”
接下来的两周,一份份“意外清单”汇总到总部。莫干山店曾因台风天停电导致客人被困;千岛湖分店遭遇过游客在码头落水的险情;就连新开的三亚高端民宿,也发生过外籍客人因饮食禁忌引发的纠纷。林默在白板上把这些事件归类,渐渐勾勒出风险的轮廓:自然灾害、设施故障、服务失误、政策变动……每一个分支下,都密密麻麻地写着具体案例和损失金额。
“原来我们一直在钢丝上跳舞。”周明看着白板,额角渗出细汗,“只是以前运气好,没摔下来。”
林默没说话,拿起红笔在“应急预案”四个字下画了道粗线。他想起阳朔暴雨夜的混乱——员工不知道该先转移客人还是抢救物资,备用发电机因长期未检修而启动失败,连附近医院的联系方式都是临时百度的。那时的狼狈,根源不是天灾,而是准备不足。
三、防线
风险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送来那天,林默正在莫干山店主持消防演练。穿着橙色救生衣的员工们按照新制定的流程,三分钟内就完成了客人疏散和初期灭火操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去年消防检查时,还有保洁阿姨分不清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林总,您看这份报告的核心建议。”咨询师指着图表解释,“民宿行业的风险呈现‘高频低损’和‘低频高损’并存的特点。像水管爆裂这种小事,每年可能发生两三次,但损失可控;而像地震、疫情这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是重创。”
报告里附的风险热力图让林默心惊。阳朔民宿被标为“极高风险”区域,而他刚看好的云南腾冲项目,竟位于地震带边缘。更让他警醒的是,所有门店的保险配置都存在明显缺口:要么是险种不全,要么是保额不足,还有两家分店的保单已经过期一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