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确实!”
“还有就你黄大人无须再请镖局代劳了,也许仅花数两银子即可带信回家。
时日上不过消耗一二十天,让仆人专程之事更用不上,既安全又快捷,岂不美哉!”
“陛下,此举大善矣!”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到了好处,众官员欣喜若狂拱手,包括内阁几个老革命也纷纷点头。
大明官员都是流官,向来在本省以外任职。
初衷为避免与本乡人同流合污,甭管实际意义大与否,长期在外谁又不思念家乡呢。
加上交通不便相隔千山万水,还无正规交流途径,自古家书值万金就是这么来的。
“诸位,朕会让皇家集团制定出详细方略,寄信寄物皆可,且收费合理保障周全。
朕做不到对民间六百里加急,然日行两百里甚至三百里,朕以为问题不大!”
臣子们兴奋起来,按现有情况,天子说的确实能做到。
去年宣府一战缴获数万马匹,相当一部分都充斥到了就近诸省驿站。
当下驿站效率颇高,那批战马功不可没,还为朝廷节约一大笔经费。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兵部车马司这种机构,品级不高却管着全国驿站,要做到细微化管控明显不太可能。
皇家集团基本已覆盖全国各省,让他们去搞效率上肯定远超朝廷直管。
“诸位请放心,向民间开放不会影响公文传递,初期仍将以保障朝廷为首要!
不过朕也要告诉卿等,驿站只会越来越高效便捷,卿等尽管拭目以待!”
“陛下英明!”
天子咋想得出如此周到之事啊?其智慧简直惊为天人!
臣子们震撼的同时全都喜笑颜开,不由各自议论起来。
大明商旅本来就多,取缔百业限制后人口流动也将逐渐增大。
人们错过城池也无妨,多出一个驿站可供选择,比住客栈还安全,百姓何乐而不为?
最关键寄信寄物简直太方便了,众人都盼着尽早完成改制,他们得给家人去封家书。
气氛很好,崇祯喝他的茶,任由臣子们畅谈。
先前他只提了句驿站效率会越来越高,其实里面的内容多得很,就没必要在这里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