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广大臣子意见,而是特殊时期当用特殊之法。
待大明一步步走向正规化,有了诸如后世人大之类的机构,他才懒得事必躬亲。
品着他的茶,崇祯一副充耳不闻。
在宣纸上写写画画,梳理稍后还要处理的相关事务。
“陛下,臣等已推举出三人候选,请陛下定夺!”
约莫两刻多钟后,廷推有了结果,孙承宗拱手作揖。
“都有谁?”
“回陛下,山西巡抚吴甡、刑部右侍郎韩一良、国子监祭酒倪元璐!”
这些名字臣子们讨论时听了几耳朵,严格地说三人都是可用之人。
吴甡擅于治理地方协调兵事,属于务实之辈,但用作律法不是他的特长。
韩一良给事中出身,继位时便上书痛斥大明官场腐败。
结果被当时的首辅周道登收拾了,落下个沽名钓誉之嫌。
此人为官清廉刚正,却也不是黄景昉那种过度迂腐者,在刑部任职多年,熟悉法律法规。
而倪元璐擅长理财倾向财政革新,为人刚直,曾是东林党主要成员之一,甲申之变听闻天子上吊随即自缢殉国。
与刘宗周、黄道周并称“明末三忠”,代表明末士大夫群体的坚贞气节。
若不是某些人穿越过来,他应该当上户部尚书了。
去年国子监监生受李弘济蛊惑,此人身为祭酒至少有失察之罪,至今还在诏狱呆着呢。
听李若链说过那家伙写过两篇悔过书,表示自己猪油蒙心未识得奸人毒计,还忏悔不该反对后宫筹办报纸。
崇祯当时下令不判他任何罪行,就让他在牢里呆着。
现在一干臣子廷推了出来,显然在表达此人可用之意。
思虑一阵,崇祯开口:
“孙先生!”
“臣在!”
“内阁并吏部、督察院下文,撤销山西巡抚衙门,将吴甡调回京师,朕另有任用!”
“遵旨!”
缓了缓,继续道:
“张佥事!”
“臣在!”
张同敞起身拱手。
“倪元璐身体状况如何?”
“禀陛下,并无大碍,只是牢狱数月体质瘦弱!”
“明日放他回去,命他休养半个月,之后朕要见见他!”
“臣遵旨!”
很多臣子心中咯噔,天子还是听得进去谏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