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沈亮殿下及时提醒,‘漕粮品类关乎军需民食,必须慎核其质’,度支司王郎中才多留了个心眼,揪出润州弊案!”
门外一人站在窗户旁,深深作揖,感激道:“正是!下官愚钝,若非殿下高瞻远瞩,一语点破关键,此等蠹虫不知还要逍遥多久!”
沈亮尴尬的用脚趾抠鞋底,忍着逃出齐王府的冲动,“举手之劳…”
以往他跟沈舟没多少交集,只听说齐王世子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今日总算领教了!
在京城里冒功领赏,有几颗脑袋够砍的?当风闻司都是傻子么?
沈舟猜不到对方心中所想,就算猜到也不会在意。
他前年末于刑部当值时,后两个月几乎无事可做,就喜欢在各部“溜达串门”,东家出个主意,西家给个意见,还真误打误撞揪出一批贪官。
但这些功劳都被沈舟自己压了下来,现在正好拿来用。
司徒允执绽开笑容,“沈亮殿下虚怀若谷,臣定当禀明陛下!”
新任吏部尚书柳彦之带来了一份不起眼的官员考绩档案,“河北道下辖某县县令,名唤张迁。吏部三年一考,其评语历来皆是‘中中’,无功无过。”
“然去年,额…”
沈舟平静道:“换个人。”
“是…”柳彦之继续道:“沈瑜殿下路过吏部时,曾言,‘守成之吏固需稳,然边陲之地,尤需有胆识,通实务之干才。’臣等深以为然,遂呈报陛下,得御令,以此为准,重新审视各地中评官吏。”
他掏出一封奏报,“经查,张迁在任期间,虽无显赫政绩,然其于前年柔然小股扰边时,未待州府调令,果断组织乡勇,加固城防,开仓赈民,保一县安宁。”
“此事当时未及上报,故不入考绩。若非殿下高屋建瓴,点明边吏需有担当之要义,此等人才,险些明珠蒙尘!吏部已将其考绩提为‘中上’,并报请圣上嘉奖。全靠殿下慧眼识人!”
沈舟记得风闻司写的回执,一位书生敢骑着驴子,带着一帮百姓跟柔然小股骑兵对冲,确实厉害!
沈瑜咽了口口水,“应该的…”
明明是秋末,他却觉得身上有一股燥热。
齐王世子随口一言,便能让朝廷重新制定官员考核标准。
谁敢跟他争皇位?疯了差不多!
此事若落在其他皇孙身上,够吃一辈子老本!
这还真不是因为皇帝偏心,而是国战时苍梧不跟柔然接壤,没考虑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