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左手勺子右手筷子,吃的美滋滋。
燕娘看着她吃饭,自己也吃。
***
京城,陶淑娥在家已经吃过饭,时间还早,她准备继续练字。
张婆子找夫人说话。
陶淑娥请她坐下喝茶。
张婆子年纪挺大了,拿着兀子坐着不嫌难受。
温氏看着都不好意思,张婆子年纪比她还大。外孙女有这些忠心的人服侍也是福气。
张婆子觉得挺好,兴奋的说道:“后边那些都操心姑娘亲事呢。”
陶淑娥无语道:“我们要回段家村的。”
张婆子相信夫人说的是真的,但别人不信:“有问我姑娘要不要招赘?有多少人介绍给我。有说姑娘名声不好了,得爱惜名声。”
钱氏过来,和夫人算账。中秋节虽说自己关着门过,但现在家大业大事儿就多。像医馆、作坊、飞鸾卫,过节都得有表示,不是发月饼就是赏钱。
张婆子说到要紧的:“杨家给赵举人介绍了一个公子。”
陶淑娥心如止水。
张婆子说道:“昌州府齐家,深受皇恩,封了顺昌伯。”
钱氏插话:“齐家太夫人是皇帝乳母,保育有功。”
陶淑娥瞬间明白了意思。是皇帝的乳母一家子。
皇帝这人怪好的,那对乳母也不错。
灯光摇曳。
钱氏轻声和夫人说道:“齐家原是大族,但犯了事,齐家太夫人便搏一把,做了乳母。现在齐家比以前更繁盛。太夫人有二子,长子身体不好,当今登基要封赏,那长子便没了,留下一个嫡子。因此次子封了顺昌伯。”
陶淑娥觉得挺奇怪,如果皇帝要加恩乳母儿子,也不算错。
钱氏说道:“那太夫人前些年已经没了,当今对顺昌伯依旧很好。”
张婆子接话:“长子一家子可能不太好过,所以遗孀想把孙子送到京城。”
陶淑娥摇头:“和我们无关。”
张婆子猜测:“杨家做这个媒,大概是想要皇帝那份情,好救杨氏。当年杨氏得宠,据说把齐家太夫人当亲娘,虽说是开玩笑,但有这个情分。”
陶淑娥有点晕:“齐家不知道杨氏被贬了?”
钱氏说道:“离得远,内宅妇人不一定知道。至于姑娘的事,可能是谁特地说给她听的。”
陶淑娥说道:“这些事我搞不懂,不想掺和。”
钱氏明白,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