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瘁,披肝沥胆,至今已近百年。
血脉相承,忠诚不改,此心可昭日月。
然,左丞相之位,位极人臣,总揽政务,责任重大,非德才兼备、稳重干练者不可胜任。
哀家思虑再三,遍观族中俊彦,论才干、论声望、论对秦国的功绩与归属之心…皆以芈启为最。
此子,堪当大任。”
“昌平君?”
秦臻低声重复了一遍名字,一股寒意瞬间攫住了秦臻的心脏。
历史的洪流奔腾向前,未来,在楚国覆灭的烽烟中,这位深受秦王信任的重臣,将会站在秦军的对立面,高举复楚大旗,成为大秦东出路上最令人痛心的绊脚石。
他太清楚芈启的能力与未来的轨迹了。
芈启是华阳太后族侄,正值壮年,为人沉稳,处事圆融,精通政务,更兼有楚国公子的身份与在楚地的深厚根基,一旦身居左丞相高位,手握重权,其威胁远非雍城嫪毐之流可比。
秦臻的脑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劝阻?
以何理由?
难道直言“太后,此人未来必反”?
这无异于自寻死路,只会被视作疯魔呓语,更会立刻破坏与楚系来之不易的脆弱平衡。
反对?
华阳太后态度已如此明确坚定,芈氏一族也必然鼎力支持芈启上位。
此时反对,不仅彻底违背了当日换取支持的承诺,更会立刻将刚刚安抚下来的楚系力量再次推向对立面。
值此罢黜吕不韦、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任何朝堂动荡都足以倾覆嬴政亲政的根基。
电光石火间,利弊已在天平两端剧烈摇摆。
然而,秦臻的脸色却依旧平静无波,唯有置于案下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他迅速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认同与思索:“昌平君芈启?”
“正是。”
华阳太后捕捉到秦臻的重复,以为他需要确认,便进一步补充,语气中带着对族侄的认可:
“芈启为人持重端方,处事公允明断,更深谙地方民情吏治之关窍。
且其忠心可鉴,必能尽心竭力,辅佐大王,安定朝局,定不负大王之圣明,亦不负哀家今日之荐举。”
她的话语,已将芈启的任命视为定局。
秦臻微微点头,应道:“太后所言极是。昌平君之才干品性,臣亦有耳闻。他处事沉稳老练,通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