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才论及‘术’与‘势’的微妙平衡,如何在运用权谋机变之时,不损法之根基;
如何疏导民力、凝聚民心,使之成为强国之本而非乱源……
听先生剖析六国积弊与秦法强本之源,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甘罗顿了顿,语气愈发激动,近乎叹服:“更令人惊佩的是,其视野之开阔,洞察之深刻,绝非囿于一隅之学。
仿佛……仿佛天地山川之脉络,风物人情之变迁,朝堂格局之流转,市井百态之细微,乃至工匠营造之机巧,农夫稼穑之节令……世间万事万物,皆在其俯察范围之内,无所不窥,无所不精。
且能信手拈来,皆成道理,洞若观火,直指本质。
等囊括寰宇的眼界格局,这等洞察幽微、知行合一的恢弘气度,恐怕......恐怕连家祖盛年之时,亦有所不及。”
这份敬仰,发自肺腑,纯粹而炽热,与他在相府面对吕不韦时那种基于权力与恩遇的礼节性敬重,截然不同。
这是对真正学识、智慧与人格力量的绝对折服。
萧何听着甘罗发自肺腑的赞叹,感同身受,脸上也浮现出深以为然的神色。
他的目光望向远处的讲堂,眼神同样明亮,沉声道:“甘兄所言,字字皆入我心。先生之才,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学更在于经世致用,洞察幽微,于平凡处见真知。
在先生门下,无论是躬身于律令实务,还是聆听见解,都如同在黑暗中得见明灯。
能追随先生左右,于微末处砥砺前行,实乃你我此生之大幸。”
他言语间,同样充满了对秦臻的敬仰之情。
两人边走边谈,低声而热切地交流着方才谈话中的感悟、秦臻某个精妙比喻的理解、以及对某些治国理念的共鸣……言语间充满了对秦臻钦佩和对自身未来道路的清晰憧憬。
甘罗初入相府时心中那份若隐若现的迷茫与“不对”的感觉,在经历了秦臻那理性且充满秩序感的视野冲击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具体了。
然而,此刻这份清晰的不安感,暂时被强烈的敬仰与对另一种可能的向往所覆盖。
他心中隐隐觉得,与相府那充斥着浮华喧嚣、权谋算计、无形罗网的氛围相比,这鬼谷学苑所秉持的“务实、明法、融合、强本”之道,更接近他所追寻的、某种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正道”。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走到学苑大门外,相府的马车依旧静静等候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