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标签,就能知道里面是治头疼的薄荷糖,还是治泻肚的辣椒蜜。
“您瞧这‘青牛七’,”男主捏起一颗药糖,“外头是虎娃的防蛀糖衣,里头是苏姑娘配的药粉,百姓当糖吃,不知不觉就把病防了。再看这‘村口医’——”他指向正在教农妇辨认草药的小徒弟,“每个医馆培养三个本村学徒,发‘青牛医牌’,以后哪家娃发烧,不用抬着跑十里路,村口张大姐就能带着‘甜药箱’上门!”
王掌柜越听越坐不住,手里的旱烟杆“吧嗒”掉在虎娃的“防摔糖砖”上,弹起来砸中自己额头。男主忍住笑,递给他一块“醒脑糖贴”:“王掌柜要是想学,咱青牛医馆敞开大门。不过丑话说前头,咱这连锁计划,第一要‘平价’,第二要‘惠民’,第三嘛——”他指了指药柜上的虎娃画像,“得让百姓觉得,看病跟吃甜饼一样舒心!”
日落时分,医馆门口的“平价诊台”黄旗收了起来,却见更多百姓围上来——他们听说医馆要招“村口医”,都想让自家娃学这“甜滋滋的本事”。王掌柜悄悄溜回自家医馆,摸出账本算啊算:百姓少生病,药材用量少,可要是像青牛医馆这样靠“防未病”打响口碑,说不定能卖更多“养生甜品”?想到这儿,他猛地一拍桌子:“学徒!快去把咱的‘苦口良药’招牌摘了,换成‘甜口良医’!”
苏挽月看着外头热闹的场景,戳了戳男主的胳膊:“你就不怕同行都学咱,抢了生意?”男主望着天边的甜云,笑出了虎牙:“怕啥?咱青牛医馆的‘甜秘方’,可是虎娃的‘爆浆灵感’+你的‘妙手仁心’,他们想学——先学会把《黄帝内经》翻译成‘甜话’再说!”
此时,虎娃正蹲在屋顶撒“防蚊糖屑”,只见那些亮晶晶的糖屑飘到百姓肩头,竟变成了“青牛医馆连锁”的小旗子。远处传来达娃的牦牛叫,混着长安货郎的算盘响,还有王掌柜医馆里传来的“甜口良医,包治百病”的吆喝——男主摸出竹简上的虎娃刻章,“啪”地盖在《医馆十则》末尾,那红印竟渗出甜香,在夕阳下晕开个“甜”字。
你说这医馆闹吧,本是个苦药难咽的地儿,让男主这么一闹,成了满大街“追甜求健康”的狂欢!脉枕是甜饼,药柜会飘香,就连学徒都成了“村口甜医”——这哪是开医馆?分明是男主变着法儿,用“甜日子”当药方,把整个长安都调成了“不生病的甜频道”!现在西市百姓传开了:“看病不找青牛馆,纵使神医也枉然!”不信?你瞧那王掌柜,正偷偷往自家药罐里撒虎娃送的“甜药引子”呢,嘴里还嘟囔:“真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