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一路顺滑地延伸至尾巴根部的位置,仿佛天成。
整对巨翼,翼展长度近乎五百米,翼膜面积已然达到了极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驱动这对巨翼的,是背部那些强壮到几乎要撑破鳞甲的肌肉,以及一些延伸至腹肋部位的长肌肉。
为了进一步提升肌肉群的效率,杰顿巧妙地让背部的脊椎骨形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形成了类似龙骨突的附着面,以此来显着增大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联结面积。
如此一来,他的肩背部位高高隆起了一大块,本身提供力量的艾美拉鲁矿石也耸立在肌肉上,此刻却成为一座蕴藏着无尽力量的小山丘,为巨翼的扇动提供着坚实的支撑。
虽然胸肌不太适合去合理分配力量,不过杰顿在背上形成一对形态类似的背肌,这便是极具创造性的尝试性设计。
至于原本位于整个背部发动电磁冲击的器官,在杰顿不想放弃其功能的情况下,只能费尽心思将之改变形态,小心翼翼地深深埋入了其他背部肌肉之间。
尽管位置改变,但是发动的效果却不减反增。
而为了进一步增加仍觉稍有不足的翼展面积,杰顿在腹侧靠近尾巴根部的位置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对副翼。
这对副翼由几根类似鱼鳍的长长骨骼支撑起两扇可以开合的三角形翼膜。
虽说这对副翼由于没有复杂的肌肉以及关节支撑,无法像主翼那样做出扑扇翅膀或者灵活调整飞行姿势的动作,但是单纯用来增加空气动力却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了属于是。
整个改造过程犹如一场在微观与宏观世界里同时进行的精密工程。
这种复杂性与杰顿之前碰到的那些需要大量替换原本结构或者从最底层进行完善的改造截然不同。
这次改造的挑战性,完完全全体现在如何对全身结构进行更加合理、精妙的分配。在此之前,不管是长尾、背部或者是手臂肌肉的改造,都从未如此彻底地改变他的身体物理结构分布。
至于那些皮肤、感官系统、体内细微结构的变化就更不必说了,它们基本不会对他的身体运动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
杰顿从未进行过如此极限的 DIY 设计,甚至很多设计本身,他在实施之时也不能笃定是否安全有效,只能在真正使用的过程中,探索未知领域,慢慢去发现问题,然后谨慎地做出调整。
两天时间眨眼过去。
他甚至是在地下沉沉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