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息。
于是就扭头问自己的兄弟们。
“大哥二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品德如此败坏的人,他真的能够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吗?”
几人都表示了不理解,就连刘备都是一脸茫然。
他读书少,理论知识极度欠缺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诸葛亮,诸葛亮叹了一口气。
他其实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聪明人看到的世界,他对世界的认知,跟一般人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他诸葛孔明说的将军无用论,很多外行根本就不懂,总感觉他诸葛亮在乱说。
甚至有人还拿出了,诸葛亮在兵法中说的将军的作用,来反驳他。
岂不明白,
无论是写兵法,还是治国,你要分出一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来。
在讨论主要矛盾时,次要矛盾都是可以直接忽略的。
在战争中,国力才是主要矛盾,将军领兵打仗是次要矛盾。
因为主要矛盾解决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不需要解决次要次要矛盾了,走不到哪一步了。
国力差大到了可以降维打击了,将军谁上都一样,就跟汉初的匈奴和大汉一样,国力差别太大,谁都不敢打,连打仗的提议,你在朝堂中都通不过。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差距,科技的差距终于弥补了,才有了对匈奴反击战,才敢谈反击一说,才有了主战派。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就不存在主战派,全部都是防守派。
你把卫青放在刘邦时期,放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他卫青的能力难道比汉初的所有人都强吗?
一个卫青就能让大汉打败匈奴吗?
可有些人就是看不清,总以为抛开事实,抛开生产力,就谈将军的作用,他诸葛亮也说了将军的作用,还写进了兵法,可是,那也是在国力对等的情况下,才能谈这个。
在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将军有啥用,你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后方都给你投降了,你还打什么?你兵都带不出都城。
现在,诸葛亮面对着主公和两位将军的询问,他于是只能说可能让人不爱听的真话:
“亮,如果说齐桓公,其实能力很弱,非常非常的弱,主公和两位将军是不是又以为?亮,又在危言耸听?”
很弱,非常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