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南洋成为中国内海,所以广东、福建的商人急切的需要海船来开展贸易。
商人向来是嗅觉敏锐的,而且是能够发现各种商机,比如石达开部在吕宋岛的大宗商品业务基本是被“丰南号”垄断,但是譬如黄历、酱油、黄酒、针线这些零头碎脑的商品他们依然有生意可做。
而且吕宋岛还有那么多部落,依然有钱可以赚,就连兰芳共和国和文莱这样成熟的市场,他们依旧可以发掘出婚介市场这样的生意,介绍福建新娘到婆罗洲。
甚至知道石达开部中有一些北方人,他们甚至会从北方购买面粉、玉米面还有大葱卖到吕宋岛去。
与英国、法国谈判的事宜在继续中,清廷由沈桂芬负责此事,俘虏的价格开到了3千万两白银,英国法国都觉得难以承受,只能继续谈。
沈桂芬已经按照奕欣的指示在俘虏中也挖了一批有技术特长的人,比如懂机修和操控风帆的印度人。
剩下的俘虏当然也不是白养着,现在广东福建等地也有不少基建项目,比如船厂、炮台,甚至“丰南号”在香港的基建项目,都能用上俘虏,反正没被赎回去,就当劳工用。
沈云峰回到防城后主持召开了两次董事会,将许多重大项目和事情敲定之后,就带着田虎、张大强和管越一起去了台湾。
现在庞大的“丰南号”,许多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们来亲力亲为,换句话来说,他们亲力亲为也不一定能做的好了。
譬如船用柴油机的研发和改进,这已经是有专业的团队在研究了,沈松只能作为领导,真正的技术攻关其实已经超越他的真实知识水平。
这么些年,最大的财富还是人才,这些在清朝被视为下等人干的事,在“丰南号”有着崇高的地位,有着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重的肯定。
教育事业在“丰南号”从来不计较成本,吸引着粤西以外的孩童被家人送到粤西来读学堂。
婆罗洲、琼州包括吕宋岛这些地方发现的聪明的儿童,以及当地学堂中的优良成绩学生也会被吸引来,毕竟这里有着最高的学府“丰南大学”。
下一步,沈云峰还考虑在湛江建一个理工科大学,不断壮大的“丰南号”太吃人才了,培育多少都吃的下。
“丰南号”占了台湾,清廷很默契的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在台湾,依然是粤西的模式,官员依然是清廷派驻,但军事和经济由丰南号主导。
“丰南号”安保队在台湾新组建了第九师,成立了东海舰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