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道是珠江水道以外登陆攻打广州最近的水道,而且蛛网一样密布的珠江三角洲,有很多水道相通,小一点的轮船可以直接抵达广州城附近。
看来这次联军的胃口很大,不是只想夺回澳门,而是要吃下整个广州。
米尔恩认为拿下澳门毫无意义,澳门太小了,没有粮食,必须拿下澳门至广州城之间的顺德和香山县地域,或者退而求其次拿下西江水道和崖门水道之间新会县的一块土地,这样才能保证能筹集到粮食。
而香港要比澳门大不少,有不少农户,粮食要比澳门多,拿下香港岛也算是块立足之地。
西路的总指挥是法国军队的总司令拉斐尔,海军的指挥官是法国的儒勒上校。
西路分成两支队伍,一支从磨刀口进入西江水道,向上航行,到西江与北江交汇处附近登陆,轮船可以进入东平水道向佛山广州方向继续航行,如果受阻,可以在西江与甘竹溪水道向东,进入顺德地界,然后水陆并进向广州进军。
如果事不顺利,则沿水道建立防线,固守的同时,向南转移,拿下香山县,稳固出一个根据地。
另一支舰队则从崖州水道北上,在新会县城登陆,拿下新会县城,然后建立防线,将新会县城以南的土地全部占领作为根据地,与香山县隔着西江呼应,稳固之后再拿下澳门。
这也是米尔恩在试探了防城之后,被岸防大炮的威力所慑,不敢进入珠江水道直接抵达广州,生怕在虎门一带有许多岸防炮驻守。
米尔恩猜测,清军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发展出这么多岸防炮能兼顾各个水道,所以更改了原来是从珠江口作为主要突破点,西江水道作为策应的方案。
和中国打了几次战争,占据了广州那么长时间,英国对清朝的军队建制和分布是很清楚的。清朝的军队建设主防还是西北和内乱,沿海长期依赖海禁政策闭关自锁,不仅仅是海军落后,沿海军队部署也十分少。
利用海上的机动性,出其不意选择登陆点一向是英国的优势。米尔恩要了这么多陆军也是考虑多点登陆,既让“丰南号”的海上舰队无暇顾忌多处海上的点位,也是瞄准了清朝的海防薄弱。
拉斐尔指挥的西线进攻共有陆军4.5万人,包括法军2万人,葡萄牙士兵5千人,英军2万人。去除留守嘉定城的1万法军,詹姆士在防城外海陈兵3千人,米尔恩的舰队主力带了将近2千人。联军远征到达香港海域的总兵力是7万5千人,西线占了4.5万人,显然是重中之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