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有过改编,把其当成——“怨种”、对数字藏品的执着。
哪怕亏得吃土,也要“孤勇”!
跟大家相聚之后,常顺暂时也没去其它城市,就待在了沪市、MH区之前居住的小别墅里。
闲着没事,他会拿出手机搜索一些跟拆迁区相关的信息。
经过了解,他发现SJ区一些古镇拆迁的范围比较大。
12月16号这天早上,吃过早饭,想到很久没去拆迁区看看了,他就开着车去了距离较近的DJ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镇也是他搜索查找信息了解到的拆迁区域面积最大的镇。
科技年代,除了查看信息方便,就是连别人发的一些相关视频都可以看见。
通过视频对信息进行了解,更加直观。
跟十几年前相比,现在去,他不一定就是为了抢资源、捡漏。
那些普通的物品,随着年复一年的拆迁,同类型的物件已是越来越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不像最初时候,一些人觉得稀奇,会大量购买。
收藏热度也不像高峰期的时候那样高。
开车用了半个多小时,常顺就到了拆迁区域。
正当他开着车经过一处岔路口,寻找地方停车时,他看见了一个熟人——杨建超。
关于杨建超,除了前世认识,他也从他的口中了解过拆迁区相关发财的路子。
就是在12年的时候,在QP区,那边的一些区域拆迁,他重新认识了他。
那时的他,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在回收废旧物品的业余时间,特别是晚上,都会去渣土场捡铁。
杨建超身体素质很好,如果是一般的人,真吃不了这种苦。
跟他一起搞回收的人,有的白天只是收收废旧,就无精打采,更别说晚上还要加班了。
他累是累了点,但收入却很高、也稳定。
另外杨建超的运气好、人头脑也灵光,在一些拆迁户的家里收到了好东西,他也会尽量卖出最好的价格。
或许是前世的缘分,面对曾经的这个邻居,常顺在买他的东西时,也没有刻意压价。
至于陈、柴、赵三位老板,年龄大了,早些年已经赚到了钱,“口罩事件”之前都回家养老、抱孙子去了。
此时,杨建超的三轮车上有一些东西,看着有旧冰箱、一些日常电器之类的物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