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不多久,一曲葫芦丝版《映山红》飘荡在了空气中。
之后,在家人的称赞中,常书怡又吹了《百花香》、《女儿情》。
这些,同样得到了家人的称赞。
看完她的表演,宋芫跟母亲去准备起了晚饭。
常顺陪着父亲闲聊起来。
他们聊了这些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回忆,从当年那次他买了面包车回家,路上相遇,父母、爷爷感到意外与震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盖家里的房子,母亲、常静跟着他一起去沪市,做起了售卖旧书、旧衣服的生意。
后来房子盖好了,父亲也跟着去了沪市,又去了渣土场捡铁。
再后来,三舅也跟着去了那边,姑姑(三舅妈)同样跟了过去。
那时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虽然有点累,但很快乐!
一些事情,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
期间还聊到了宋芫,第一次见面时的不愉快。
关于自己对待丈母娘的态度,常顺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要是重来,他还会那样。
不是说自己人品不好,对于自己的人品,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主要是对方那种看不起他的样子,让他接受不了。
试问一下,如果任何一个男人,当初处在那样的角度,被丈母娘说:
“你脑子进水了!他们一看就是乡下人,家里条件肯定很差…………嫁到乡下去种地吗…………”
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除了宋芫,又聊到了陈玉婷,跟前世相比,她死亡的时间要更早一些,早了两年。
至于原因,这次他倒是听说过,据说是因为某事想不开跳楼自杀。
但真正原因,有人猜测说是被人从楼上扔下去的。
当然,猜测只是猜测。
这事跟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也不会多事找关系帮其查证。
………………
常书怡是在京城出生的,因为她,父母二人在京城也生活过好几年。
直到18年左右,他们才回的老家。
而他们之所以回老家,一方面是因为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特别是爷爷,身体状态变得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父母的年龄也大了,他们不想再在外面生活,老家才是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